孙策在重伤期间,为了选接班人,应该是做过慎重而多方面考虑的 。当时东吴诸郡已经平定,出于长远考虑的话,急需要一个稳重的接班人,来做长久而精心的打理 。这种胸志未完、大业未成的缺憾,也可能是孙策没有同意张昭提议而选择孙权的原因之一 。
其次,孙权在少年时的综合表现,在几个兄弟当中也确实是很突出 。在孙权的从幼年到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母亲吴氏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三国志?嫔妃传》中的记载来看,吴氏虽然家境不好,早年父母双亡,跟弟弟吴景相依为命,但是从她处理孙坚提亲的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极有修养、遇事不怯、处事果决且很有担当的一个女人 。“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 。”如果没有一定的修养和担当,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 。
孙坚常年统兵在外,跟家里面是聚少离多,那么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就全部落在了吴氏一个人的身上 。一家人在舒县的时候,孙策作为长子,为了扩大家族的实力,经常抛头露面广纳贤士 。这个时候,吴氏自然就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孙权等几个年幼的孩子们身上 。因此,孙权在整个成长的过程当中,将母亲身上的沉稳干练、善谋多断、眼光长远等优秀品质都融到了自己身上 。
关于吴氏对孙权的影响,在孙权接位之后的记载中也有体现 。《三国志?嫔妃传》中的记载:“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 。”这也足以说明,吴氏对孙权的特别关爱,以及孙权在成长的过程受到母亲非常大的影响 。
另外,孙策对孙权才能的认可,以及有意培养和历练 。在《江表传》的记载中,孙策领军平定江东诸郡的时候,为了让孙权提前历练,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孙权性格豁达且好谋善断,又喜欢结交名人义士,所以在江东很快就有了名气 。孙策理政的时候也经常让他参与其中,时而还问问他的想法和意见 。孙权每次提出的意见,都让孙策感到非常吃惊,对某些关键问题上的见解,更是让孙策自叹不如 。所以,孙策每次在宴请宾客的时候都会说:“此诸君,汝之将也 。”
此外,根据《三国志?吴主传》中的记载:孙策在平定江东之后,特意任命15岁的孙权为阳羡县长 。其目的和用意,一个是为了让孙权能够在执政的过程中练就独当一面的能力;另一个方面,也算是对孙权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考验 。除了在行政上的历练和考验之外,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还特意让孙权一同参加了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和黄祖的军事行动 。
孙策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时局动荡,作为将来的东吴之主,面对刀兵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让孙权提前接触军事征伐;第二个就非常好理解了,作为将来的领导者,手上没有半点军功的话,怎么能够让帐下的武将们臣服呢,所以建立军功也是很有必要的 。
根据《吴录》中的记载,孙权参加完这两次战斗之后,孙策特意向朝廷上报请功 。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 。”从孙策上报请功的作战人员名单中来看,除了孙权之外,都是跟着孙策在平定江东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 。由此也不难看出:孙策为了培养孙权,也可谓是思虑周到、用心良苦了 。
从以上这些角度来看的话,说明孙权不仅在几个兄弟当中的才能比较突出,而且也是很早就被孙策认可并刻意地对他进行了一番历练和培养 。当然,最终的结果,孙权的表现也让孙策很满意 。所以,在他弥留之际,才选择了孙权作为接班人 。
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孙策为何要传位孙权) 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这句话可以表明,东吴历经了三代的经营和发展 。孙坚、孙策、孙权,但是其三人的承袭方式并不像中国古代的,父丧子承的关系 。孙策与孙权本为兄弟,属于不太正常的承接关系 。
若孙策膝下无子,在中国古代是有弟承其兄位的,但重要的是孙策膝下有子名为——孙邵 。那么,为什么孙策为何不传位给孙邵,而是传为给孙权呢?而孙策是兄弟五人依次为:孙权、孙翊、孙匡、孙朗,为何就是孙权呢?孙绍最终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首先,如果孙策的死亡是正常死亡的,那么江东的基业很有可能会传入孙绍的手中 。但孙策的死亡实在是令人意外,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突发事故 。时任吴郡太守的许贡,秘密给信曹操说要曹操提防孙策,被孙策知道后孙策杀了许贡 。然后,有次孙策在狩猎之时,被许贡的门客刺杀,最终是无法医治而亡 。孙策死时约二十五岁,根据一些史料的说法,其子仅仅只有四五岁,乳臭未干啊!
- 为什么国家队要开除宁泽涛
- win10系统重装不了怎么办 win10系统重装不了怎么办
- 为什么核磁共振要在头顶放个喇叭
- 为什么要选择有特种设备制造资质的水上乐园设备厂家
- 华为东莞的发展定位是怎样的为什么华为要选择东莞
- 英文名千万不要叫candy candy是什么意思
- 李白为什么要写望庐山瀑布
-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 晚年的荀彧为什么要和曹操对着干
- 古代为什么要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