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要写望庐山瀑布

李白游历名山大川 为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所感染 兴致所至 有感而发 所以写下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或李白游览庐山瀑布,诗兴大发,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描绘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庐山瀑布激发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河山的热爱 。
李白写望庐山瀑布的原因李白五十岁左右时,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 。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 。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
李白为什么要写《望芦山瀑布》对此有两种说法:
一、
李白五十岁左右时,自江陵南下,途经岳
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之ー 。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 。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卢山瀑布》 。
二、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礯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 。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 。玄宗得知虽心中不乐,但一来年岁已高,二来考虑到自己在位上引发了叛乱,心中内疚,面对既成的事实也就没有追究 。然而永王李縕,正当盛年,身强力壮,雄心勃勃,对太子李亨擅自称帝,心存不满,便没有奉旨入蜀,反而移师江夏,继续扩充军队,召募人才,以便与肃宗李亨分庭抗礼 。李白也因此不幸受骗,入其幕府,而后被捕下狱,终被流放夜郎 。这是后话 。且说李白此时因其妻思弟心切,欲上豫章看望弟弟,遂离开宣城,到距豫章很近的庐山隐居 。庐山乃天下名山,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日九,爱之深切,写下不少诗篇赞美庐山美景 。《望庐山瀑布》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
【李白为什么要写望庐山瀑布】总之,从李白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虽然仍然把庐山当做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写庐山瀑布了,这就不难预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一题材的话,是需要大的勇气的,"古来唯有谪仙辞"千古论定,无人不赞同 。以上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