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这样“部门负责人”仅仅是从每个表格简单的复制粘贴“工作时长”就好 。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对于目标场景考虑不够全面 。“统计员工时长”这个需求的实现需要细分为员工、部门负责人、HR三类用户分别不同的使用场景 。
但显然,设计者并没有深入思考部门负责人这类用户是如何解决的 。
这是一个公司内部的小产品,强权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体验可能并不会太大程度影响它是否被使用 。
但如果我们是面向市场的,且竞争产品充分,那用户很有可能就跑了 。
这是工作中的一个小例子,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悟?可以回想一下生活工作中的情形 。不局限于我们设计的产品,万物皆产品,小到一封邮件、一次需求评估会、一封简历、一次面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观察的产品对象 。
2. 如何结合场景设计出好产品
绝大多数产品同学们设计产品都知道要考虑场景,且会努力去思考,但常常仍被指责“你得考虑实际场景”、或是到产品上线后才事后诸葛亮 。——其实大家的问题是“场景考虑不全或考虑错了” 。
方法其实是简单而朴素的——尽可能的收集和理解场景信息 。大家会觉得,这不是废话吗?是的,真理说得多了,就容易觉得是废话 。可难点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将这废话“十年如一日”地践行 。
1)收集和理解客观场景是第一步
收集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自然是“到现场去”、“去观察和了解用户” 。这点太重要了 。
例如,要是你没有在午休时认真观察过同事们千奇百怪的睡姿,你怎么设计出受众广泛、体验优秀的午睡枕?
但可能对于多数产品同学,需求的直接来源可能是用户反馈、运营反馈、老板意见等 。大家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现场获取到足够清晰、完整的场景信息 。但即便如此,哪怕我们去访谈10个用户,也会收获颇多 。
收集到信息之后,如何更好的理解场景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描述清晰、完整 。
例举核心场景(用户行为流程):
用户达成目标常常需要经过多个流程——即,一个大场景下可以拆分成连续的小场景 。我们列出所有的场景,这有助于我们足够重视每个环节的体验(先列举我们认识到的最核心的,不断再完善分支) 。
针对每个场景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有助于我们帮我们发现更多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可以用来帮我们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发现一些新的机会 。
那具体如何描述每个场景?这不是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几个信息来作为线索:
当然并不是每个信息都是每次必须考虑的,而且还有更多信息要结合自身产品去发现 。
我们还使用上文中提到的统计考勤的案例 。我们假设这个事情本次已经按照HR的方法执行,那让我们作为设计者,将其作为“客观场景”来描述,来看看能发现那些对于我们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流程优化(说明一下,这里画了个图是为了方便理解 。不用局限于形式,关键在于完整模拟——用纯文字、甚至就是头脑中的快速演练也是可以的):
文章插图
当我们把每一个环节都理解和描述的足够清楚的时候,我们发现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
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司”,公司的需求是以尽可能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完成任务 。那显然,我们发现了很多低效的情况出现了 。
例如:
- 上文已经提到过的个人填写表格、部门负责人表格不一致——导致部门负责人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
- 未明确表格收集方式,导致部门负责人、HR在整理阶段都需要关注两个收集来源,不利于核对是否交齐,下载也不方便 。
- 未明确记录时长的类型——到底是纯工作时长还是包含了午休吃饭时长——这会导致一部分人填写与预期不符合,后续需要打回重做 。
- 发送表格的时候,是否可以HR直接发送通知给全体公司员工,没必要让部门负责人做一遍转述 。
- 通过详细描述场景,我们很容易地发现了这些问题 。
上文我们只是描述出了较为核心的场景,实际我们工作中会发现分支场景也会有很多,这里不详细描述了 。去发现更多分支场景的方法,可以通过多问自己“还有吗?”来发散思考—— 还有哪些不同的用户?还会发生在什么不同的时间、地点?还有什么不同的事件……
- 学什么技术挣两三万 低学历人可以学的技术
- 农贸市场适合新手开个什么店 适合菜市场的独门生意
- 坐飞机违禁品清单2022 乘飞机不能带什么登机
- dom是什么意思啊?男dom指的是什么
- 羊头标志是什么车
- 手相有钱的标志是什么
- 面相额头凹陷是什么
- 什么面相的女人有钱?如何看富足女人的面相?
- 现在什么笔记本性价比高 六款高性价比笔记本推荐
- 情趣内衣什么牌子好 十大情趣内衣品牌网店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