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在密,下一句是什么

“成事在密”没有下一句,只有“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说法,此语出自法家韩非《韩非子·说难》,“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其意思是指约定的事情在没实现之前需要严谨保密,轻易告诉别人,会因为泄露机密而导致失败 。有些计划在告诉别人之前要经过深思熟虑,不然祸从口出 。
人物简介
韩非,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 。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
主要作品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韩非重点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


成事在密下一句是什么?正确的句子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
“人”“谋”是自,“天”“成”是来;“人”“谋”在前,“天”“成”在后;先有“人”“谋”,后有“天”“成”;有了“人”“谋”,在预定时间内不一定有“天”“成”;但终归会有“天”“成”;但没有“人”“谋”,绝不会有“天”“成”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正确对待,正确处理人与事物,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须知其来有自,后天努力才可事可天成 。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事成于密而败于泄”出自于哪里?语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韩非子·说难》 。
原文:“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白话释义: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
意思是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
扩展资料
原文: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弃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
译文: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君主表面上做这件事,心里却想借此办成别的事,进说者不但知道君主所做的事,而且知道他要这样做的意图,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
《韩非子·说难》选自战国时代法家学派著作《韩非子》,是 《韩非子》55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说shuì,游说的意思;难nán,困难,说难,即游说的困难 。
作者: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
韩桓惠王之子,荀子学生,先秦七子之一 。
由后人收集整理韩非所著的文章而编纂成著作《韩子》,《韩子》现存二十卷共计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子》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
君子谋事,成于密,败于泄——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谋成于密而败于泄,三军之事莫重于密 。(明·揭暄).
谋事成于严格的保密,失败于泄密.(让对手有所防犯,或捷足先登.自己错失良机)
【成事在密,下一句是什么】揭暄(1613~1695),字子宣,号韦纶,别名半斋 。清广昌盱江镇人(现江西广昌人) 。著名的古天文学家.少有奇气,喜论兵,为明朝县学“诸生”时,诸子、诗赋、数术、天文、军事,岐黄等无所不涉,时人以“才品兼优,德学并茂”称之 。
清顺治二年(1645),江南抗清义军纷起 。在嘉定义军先后三次遭清兵镇压,死伤数万人(史称“嘉定三屠”)后,更激起汉、满民族矛盾 。揭暄与其父衷熙、好友何三省(明广东提学使)、骆而翔(明顺庆府推官)举义兵,在闽、赣边境的建宁、广昌、长汀一带抗击清兵,与南明兵部侍郎揭重熙领导的抗清大军互为犄角之势 。三年,揭暄所部归明唐王朱聿键节制 。他向唐王上言天时、地势、人事及攻守战御机要等策被采纳 。一年后,调为宣谕使吴炳副手,前往江西安抚阎罗总诸营,到瑞金时闻父殉难,悲痛而归 。此后遂隐居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