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变化
〈连〉
1、但是,然而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史记·项羽本纪》
2、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
3、虽然 。表示让步关系。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
4、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 。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 灵公曰:“善 。”然不伐 蒲 。——《史记》
5、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
〈形〉
是,对 ; 假借为嘫 。
然,应也 。——《广雅》
子曰:然 。——《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 。——《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 。”——《晏子春秋》
〈代〉
1、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孟子》
2、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
〈助〉
1、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
庞然大物也 。——唐· 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 。—— 宋·欧阳修《卖油翁》
辅臣拂然,廉知为公(袁可立)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2、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
3、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 。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
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礼记》
〈名〉
姓 。
3. 文言文中从造字方法来讲,“然”是一个形声字 。字的上面部分是声旁,读作“yàn”;形旁是“灬”(即“火”) 。它的本义是“引火点着”,所以《说文解字》将“然”字解释为“烧也” 。如:以须炉火然之也 。(《墨子·备穴》)
后来“然”引申出其他意义了,人们就造了“燃”字来表示它的本义,以示区别 。在文言文中,“然”字常常有如下意义:
①用于形容词词尾,可以译作“……的样子”,如: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②用作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那样”,如: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黄生借书说》)
③表示“是的,对的”之意,可用作形容词: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如果是动词,则翻译为“认为……是对的”,如:
沛公然其计,从之 。(《高祖世家》)
有时候也可以用“然”来表示肯定的回答:
然,有是言也 。《论语·阳货》
④“然”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然而”,如: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会遇到两个含有“然”字的短语:“然则”和“然后” 。“然则”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然后”意思是“这样以后”,与现在的副词“然后”不同,如: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则”和“然后”的相同之处是:在肯定上文的同时,引出下文 。
在现代汉语中,“然”字继承了上述大多数用法,如:
①不以为然(然,对)
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
③飘飘然(然,……的样子)
④事情虽小,然不可轻视(然,然而)
4. 然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①燃烧 。
后来写作“燃” 。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
②这样;那样 。《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是的;对的 。
《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 【又】认为……对的 。
《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
④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 。《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
《石钟山记》:“森然欲搏人 。”《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
⑤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 。《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
- 文中书痴指的是什么
- 卧薪尝胆文中耻辱具体是指什么
- 朝三暮四文言文的启示 朝三暮四古文翻译及注释
- 设酒杀鸡作食翻译 和朋友喝酒的文言文
- 精卫填海翻译和原文 文言文精卫填海的翻译
- 韩愈传文言文翻译 韩愈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 贤哉回也你用了文言文中什么句式
- 不能错过的文章翻译器就在这 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在线转换器
- 乐不思蜀文言文乐不思蜀原文
-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翻译成现代文简单一点 文言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