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急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浓抹总相宜” 。西湖与两个文学名人有很大的联系,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苏东坡,这两人都在杭州做过官,西湖中的白堤是纪念白居易的,而苏堤则是纪念苏东坡的,苏东坡曾亲自领导了疏浚西湖的市政工程 。
什么是西湖?
西湖 很土 ,最初为解决淤塞而逐渐形成;西湖 很美 ,下场雪就能上热搜被全国人热议 。

西湖面积 很小 ,只有6.5平方公里;西湖名声 很大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她 。

西湖也 很好吃 ,鲤鱼、藕粉、莼菜、味精都有她的身影;西湖还 很好听 ,它是痛仰乐队的一首代表作……

苏轼说, “天下西湖三十六” ,但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提到“西湖”的时候,却还会默认是杭州的西湖 。在许多湖泊的简介中,我们总能看到“有N个西湖大”之类的介绍—— 三面环山的西湖成了一种符号,是中国湖泊的计量单位,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


在如今的西湖岸边,我们几乎已经很难找到一块“原始”的湖岸,这个湖泊已经被改建为一个巨大的园林,“人工湖”的标签的确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但西湖原本是一个天然湖泊 。


曾经西湖是咸水湖?
在远古时期,杭州湾地区有一块深入陆地的海湾,这个海湾就是西湖的前身 。随着河口泥沙的淤积,在 宝石山 和 吴山 的山麓逐渐形成了沙嘴,南北沙嘴逐渐成长,最终“合拢”,使这个海湾与钱塘江分离开来,成为一个封闭的湖泊 。这种因海湾被沙洲封闭而形成的湖泊,被称为 “潟湖”。

“潟”(xì)在汉字中的意思,就是 卤咸地。从海湾发育而来的潟湖,起初无疑就是 咸水湖。但如果你今天有兴趣去尝一尝西湖的湖水,会发现并不咸,西湖早已成为一个淡水湖 。


西湖在 历史 上曾经多次进入沼泽化的过程。对于许多潟湖来说,从湖泊变成一片沼泽,进而完全从世界上消失,才是发展演变的正常规律,但西湖却违背了这样的自然规律,这与杭州城的另一项大工程有关 。
大运河救了西湖
隋炀帝在任上开辟了几项大工程, 大运河 就是其中之一 。在隋代以前,杭州还只是江南地区的一座小县城,“水泉咸苦,居民稀少”,远远没有几个明星邻居那么光彩夺目 。公元610年的冬天,隋炀帝下令疏浚拓宽长江以南的运河古道 。


大运河的开通使杭州加入了这个庞大帝国的 “高速路网” ,杭州的人流物流可以沿着水路直达中原地区的洛阳和长安,这座东南小城一下子就进入了发展时期 。到了北宋年间,就连皇帝也忍不住赞美杭州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了 。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城到东南第一州 ,大运河无心插柳,意外地成为了西湖的“救星” 。而就在杭州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填湖还是浚湖的犹豫中, 两位空降而来的明星市长,最终都选择了保全西湖!
两位明星市长为西湖“梳妆”
公元822年,白居易主动请求外调,到杭州做一名了刺史 。当时的西湖已经淤塞,这位新任市长来到杭州后 修筑堤坝、蓄积湖水,以便农业灌溉。不仅如此,他还在西湖边刻下了《钱塘湖石记》,详细地记录了治湖的理念和政策—— 白居易的改建主要是一项民生工程。从白居易之后,对西湖的改造也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西湖逐渐收获了知名度 。

北宋年间, 苏轼两次为官杭州 ,继承了白居易的治湖思路, 并终于奠立了西湖作为人文景观湖泊的重要地位。苏轼开凿了从西湖通往钱塘江与运河的河道,修建河闸,让海潮带来的泥沙不至于淤塞 。

从西湖中挖出来的淤泥,用来修筑湖中的长堤 。他还把湖岸出租给周围的农民种植菱角,为了更好的收成,农民们会主动清除湖中的水草,沼泽化的威胁大大降低 。苏轼将 疏浚和营建合二为一 的天才想法也成为了后世治理的典范 。

经过了白居易和苏轼两任杭州市长, 诗词歌赋和景观营建的联动 ,西湖的文化地位也终于确立了 。从此以后, 中国乃至东亚再没有一个湖的知名度可以超越西湖!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