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东西问|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之六:王仁湘:如何从符号看信仰和中华文明?( 三 )


将动植物人格化,是史前人造神的固定方式 。一种动物图像安上人面之后,便有了神格 。史前的獠牙神面像,是在人面上加饰了动物獠牙创作而成 。獠牙神面作为一种信仰符号,还有前面提到的八角星纹,能在久远的时空范围跨越各个文化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
值得一提的还有安徽双墩文化陶器上的鱼纹符号,由两条简单弧线交叉表示一条鱼的轮廓 。这样的符号还出现在河南中西部的仰韶彩陶上,正是得益于开放与包容,其生命力才以千年计 。

三 东西问|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之六:王仁湘:如何从符号看信仰和中华文明?

文章插图
双墩文化的鱼纹图集 。受访者供图
三 东西问|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之六:王仁湘:如何从符号看信仰和中华文明?

文章插图
庙底沟文化陶器上的鱼纹 。受访者供图
符号在交流过程中传达人类的思想,传达信仰,也传达艺术 。符号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借鉴与吸收,是文化上开放与包容的写照 。
文明与史前,是人类两个大时段的划分 。符号虽在文明时代也广泛使用,但与其在史前的作用与意义明显不同 。在开放与包容的基础上,多元一体的文化准备,也许是由符号的认同开始的 。由符号认同,可看到信仰的传播,看到艺术思维的发展 。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认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路径还有哪些?
王仁湘:考古发现让我们了解到史前有一个专属的符号时代,在文字出现之前,符号已开始统领一些特定区域的人群 。符号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也让人们彼此理解,秉持着开放与包容,实现彼此认同 。
早期符号更多具有信仰的性质,是开放的也是包容的,得益于此在传播中才吸引更多关注,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
人类早期的信仰,体现为对宇宙和万物的认识 。在文字出现之前,图式符号已成为信仰的重要表达方式 。史前的符号还不是文字,却记录着人类的灵魂思维 。
史前符号一般是由信仰内涵提炼出来的几何图形,强调象征意义 。以阴阳观念为核心的方圆符号,以太阳崇拜为核心的獠牙与日乌符号,记述着古老的信仰所认同的历史,正是华夏文化的根脉所在 。解码这些符号的意义,有助于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根脉之所在 。
中华文化从史前符号时代算起,就开始了时空广大的交流融汇,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一体的品格 。中国文明形成的解释模式,思维与精神一途一直是缺席的 。注意到那些古老的符号,那些与信仰相关的符号,那些指引思维方向的旗帜,一定会有更多新发现 。(完)
受访者简介:
三 东西问|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之六:王仁湘:如何从符号看信仰和中华文明?

文章插图
【三 东西问|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之六:王仁湘:如何从符号看信仰和中华文明?】王仁湘,考古学者,文化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先后受聘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特聘研究员 。主撰和主编著作一百多种,主要有《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中国史前考古论集》《半窗意象》《凡世与神界》《藏王陵》《混沌初开》《饮食与中国文化》《往古的滋味》《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方圆一体——玉琮研究》《大仰韶》《南藩海昏侯》等 。近年重点关注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信仰内涵研究,相关撰述将陆续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