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盂怎么读钵盂读音和解释

搲,这个字有点嚼头,虽然人们经常挂在嘴边,可书面语中基本不用,就连《新华字典》都不予收录,而且在古代官修文献中,也极少看到它的影子 。

钵盂怎么读钵盂读音和解释

文章插图
搲,一个极其常见的口语词
不过,这个字实在太接地气了,老百姓喜欢得不得了,除少数客家方言区以外,其他各大方言区的人们差不多都在用、都在说 。
"没吃饱,再给我搲一勺米 。"
"搲把瓜子喫喫 。"
"他喝醉了耍酒疯,叫他老婆搲了个大花脸 。"
搲,是一个产生时期不早于唐宋的口语词"搲"字最早见于北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完稿的《集韵》 。
《集韵》里,"搲"字有三见,分别是:平声乌瓜切,音蛙,手捉物也;上声乌瓦切,吴俗谓手爬物曰搲;去声乌化切,吴人谓牵挽曰搲,或作攨 。
钵盂怎么读钵盂读音和解释

文章插图
古代韵书中的“搲”字
北宋真宗时期(1008年)的官修《广韵》中,虽然没有"搲"这个字,但是有其异体字"攨",注音为:"去声胡吴切",释义为:"吴人云牵亦为攨" 。
据此,"搲"字的产生时期应该不早于唐宋 。
从历史文献上看,"搲"这个字,主要用例都出现在元代以来的戏曲、小说等俗文学著作中,应该是一个口语词,如: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量与你米,打个鸡窝,再搲了些 。"
清蒲松龄《日用杂字·饮食》:"大瓢搲来酵子发,下手先扠二百拳 。"
清张岱《陶庵梦忆·炉峰月》:"余挟二樵子从壑底搲而上,可谓痴绝 。"
搲,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方言中的音、义依《集韵》,在古代汉语中,"搲"有三义、三音 。
一义为"手捉物",就是以手或器皿取物,其音为乌瓜切,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wā;
一义为"手爬物",就是用手抓取或者扒取物品,其音为乌瓦切,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wǎ;
一义为"挽",就是牵挽,其音为乌化切,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wà 。
钵盂怎么读钵盂读音和解释

文章插图
古代韵书中的“搲”字
依《汉语大词典》,"搲"字在现代方言中的音、义,与古代汉语大致相同、略有差别 。
其一,表示"牵挽"义的"搲",在现代汉语方言非常少见,大概只出现在上海方言中,如"他去意已决,再也搲勿回来勒",且调类为阴平 。
其二,表示"用手或者手持工具取物品",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从乌瓦切,读如wǎ,意思与"舀"相近,但是又有所区别 。
钵盂怎么读钵盂读音和解释

文章插图
舀水
舀,在现代汉语中,指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体),如舀水,舀汤 。
搲,在程度上、力度上要大于"舀" 。如:搲一瓢粮食,搲一勺米,很少有人会说"搲一瓢水",如果非要"搲水",那么这被搲的水应该不太多,差不多快到瓮底儿了,不费点力气,怕是掏搲不出来 。
再如,"去沙堆上搲点儿沙,回来炒瓜子用 。" "你把西瓜瓤搲到盘子里,再撒点白糖 。"等等 。
钵盂怎么读钵盂读音和解释

文章插图
搲米盛饭
总之,薄取谓舀、起底谓搲,轻搲谓舀、重舀谓搲,流体用舀、膏固用搲 。
其三,由"手爬物"这个义项,引申出"抓挠"义,从读音上看,从乌瓦切、乌瓜切的都有,例如:"一不小心,让猫把我的两只手都搲破了 。"
另外,由"抓挠"义,又引申出其他一些义项 。
钵盂怎么读钵盂读音和解释

文章插图
一瓢饮
焦急、心乱如麻:"我这会儿心里头正抓搲呢,你不要再给我添乱了 。"
撕扯、打架:"两人没说上几句话,就抓搲到一块儿,打起来了 。"
连哄带骗:"好不容易攒了一点钱,都让那两个小舅子捣搲走了 。"
搲,与"挖"没有关系搲,读音为wa,意思也与"手爬物" "手捉物"有关,好多人便以为应该写作"挖",其实这是错误的 。
"挖"本作"穵",首见于清朝《字汇补》,其本义为掘、掏,意思是用工具或手从物体内向外扒出,如挖土,挖井,挖河,挖地窖,挖隧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