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舍作品海外传播:老舍的世界与世界的老舍

2014年 , 老舍《四世同堂》英文原译稿在美国被发现 , 小说第三部分《饥荒》中遗失的部分被回译为中文 ,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等相继推出《四世同堂》完整版 , 再次引发人们对老舍作品海外传播与研究的关注 。
老舍不仅在英国、新加坡、美国、苏联、日本等国留下了亲切而富有影响力的足迹 , 其作品也因鲜明的民族性、现代性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 , 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
20世纪30-40年代:

关注老舍作品海外传播:老舍的世界与世界的老舍

文章插图
走进英美世界
老舍是较早走出国门的作家 。1924年至1929年 , 老舍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 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他用小说《二马》告诉中国读者英国人和伦敦的形象 , 伦敦也因这位中国作家的到来而永远记住了他:2003年 , 英国遗产委员会为老舍位于伦敦圣詹姆斯花园路的故居镶上陶瓷制成的蓝牌子 , 上面写着“老舍 , 1899-1966 , 中国作家” , 作为永久的纪念 。
在伦敦期间 , 老舍帮助艾支顿翻译《金瓶梅》 , 在东方学院做“唐代的爱情小说”讲演 , 编写了一套在世界上广为流行的汉语教材《言语声片》……伦敦于1946年出版了伊文·金英译本《骆驼祥子》 , 开始了老舍作品在英国传播的历程 。
老舍在海外的传播以英国为起始 , 但在英国并未兴起“老舍热” 。世界“老舍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 。1939年 , 翻译家高克毅首次把老舍介绍到美国文学界 。1944年 , 翻译家王际真首次把老舍小说翻译到美国 。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 , 老舍赴美国讲学 , 提高了其人其作在美国的知名度 。他与浦爱德合作翻译《四世同堂》第3部《饥荒》 , 与郭镜秋合译《鼓书艺人》 , 这些译本和《离婚》英译本等一道 , 让美国读者得以熟知这位中国作家 。尤其是伊·文金翻译的英译本《骆驼祥子》1945年在美国出版后 , 次年即再版 , 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畅销书 。《骆驼祥子》在美国的轰动 , 也带动了其他西方国家对老舍的关注 , 瑞典、法国、捷克、波兰、匈牙利、苏联、德国等国也纷纷推出译本 。
 20世纪50-70年代:
【关注老舍作品海外传播:老舍的世界与世界的老舍】在日本苏联形成热潮
第二次世界“老舍热”以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苏联为主体 。日本是世界传播老舍作品最早的国家之一 , 1939年就有《大悲寺外》的日译本问世 , 上世纪40年代陆续翻译出版了《小坡的生日》《赵子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 , 同期还有十余篇介绍评论老舍与《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的文章发表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中期 , 老舍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形成热潮:《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离婚》《龙须沟》等一大批小说、戏剧作品被译成日文出版 , 并有《老舍论》《老舍年谱》等一批高质量论著问世 。
在苏联 , 上世纪50年代老舍的三次访问 , 使他成为当时最受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 。短短几年 , 苏联共出版了近30部老舍作品 , 包括1953年的《中国作家短篇小说选》 , 1956年的《老舍短篇小说、剧本、散文选》 , 1957年的两卷本《老舍文集》 。大批翻译成果带来了丰厚的研究 。据统计 , 仅1953年至上世纪80年代末的30多年间 , 苏联共发表、出版了老舍研究论文、论著约120篇(部) 。
世界第三次“老舍热”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兴起的 。1960年至1979年 , 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有关老舍的文章约80余篇 , 显示出“老舍热”的特点:一是对老舍人格精神的赞赏和对老舍的悼念;二是对老舍文学思想、创作道路的综合研究以及对《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的评论 。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
广泛传播 大放异彩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 , 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兴起了第四次世界“老舍热” , 此次“老舍热”的特点 , 一是老舍作品翻译传播范围广 , 涉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以《骆驼祥子》为例 , 形成了多达20余种不同的文字译本 , 仅日文译本就有10种以上 。1981年至1983年 , 日本学研社出版了《老舍小说全集》(共10卷本);1984年 , 全日本老舍研究会成立 。在美国 , 至1981年 , 《骆驼祥子》又有3个译本面世;在韩国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 仅《骆驼祥子》译本就有5种;泰国也有《骆驼祥子》泰文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