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和谁在一起,想要过得幸福,就要遵循“贝勃定律”,值得思考


不管和谁在一起,想要过得幸福,就要遵循“贝勃定律”,值得思考

文章插图
一位意大利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临近情人节时,心理学家让两对恋人做了一个玫瑰花实验,让其中一个男孩,每个周末都去向女孩送一朵玫瑰花,而另一个男孩只在情人节当天送一束玫瑰花 。
由于送花的频率和时机不同,女孩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每天收到玫瑰花的女孩非常平静,并且羡慕别的女孩收到的"一大把蓝色妖姬" 。
而从没收到花的女孩当在情人节捧着玫瑰花时感受到了被呵护的关爱,激动不已与男友紧紧相拥 。
通过该实验在心理学中提出了"贝勃定律","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人受到刺激后,之后同样的刺激对他(她)来说就变得微不足道 。
通俗地来讲其实就是一种关爱麻木,在感情中,频繁的爱也会逐渐趋于平淡,即使爱如同往常一样,但给对方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
尤其是激情退却之后,当接受成为习惯和理所应当,感情就很难再有进展,因为从心理上,已经出现了刺激麻木,持续强烈的爱也会变得自动隐身 。
不管和谁在一起,想要过得幸福,就要遵循“贝勃定律”,值得思考

文章插图
被忽略的爱
"贝勃定律"不仅仅表现在感情中,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种感觉适应,身边的亲人无论怎么付出都会被视作理所应当,被自然而然地忽略 。
而若是一个心怡的人,或是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即便是一声问候也觉得感激涕零,我们总是把坏的一面留给了最亲的人,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这是很多人的常态 。
【不管和谁在一起,想要过得幸福,就要遵循“贝勃定律”,值得思考】而面对感情,不管和谁在一起,想要过得幸福其实就要遵循"贝勃定律",通过观察"贝勃定律"出现的原因其实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强烈频繁的相同刺激" 。
我们常说的审美疲劳也是这个道理,人的感觉很敏锐,但也存在着惰性,它会加重我们理性的迷失,尤其是对于长时间接收到的爱,在我们内心的刺激很容易趋于平缓 。
"贝勃定律"这一种现象的出现或许是一种必然,对于情感当中的适应很多人可能都有感知,但如果想要获得爱情中的长久幸福,就一定要学会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
不管和谁在一起,想要过得幸福,就要遵循“贝勃定律”,值得思考

文章插图
"贝勃定律"中寻找爱情的出路
"贝勃定律"的出现很好地解释了爱情之中倦怠期出现的原因,要想改善现况,还是要从"贝勃定律"中寻找出路 。
其实方法应该是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于已,另一个是于彼,我们不仅要改变他人,也要改观自己,同时相辅相成,才能收获爱情的幸福 。
不管和谁在一起,想要过得幸福,就要遵循“贝勃定律”,值得思考

文章插图
一、更换刺激点,避免刺激麻木
我们会听腻一首歌,吃腻一道菜,赏腻一场景色自然也会看腻一个人 。
而对于感情中产生的疲劳感,并不是对于对方的外貌,而是由于在长时间的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让人变得麻木 。
为什么我们提倡即便是夫妻也要极力寻找婚姻中的新鲜感?其实就是为了避免产生这种适应感,重新搭建彼此感情升温的桥梁 。
要想感情幸福,对于我们来说就需要通过更换刺激点,来避免对方的刺激麻木,从而进入感情的新境界 。
新鲜感在爱情中的解释不是和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而是和同一个人做不同的事,因此在彼此的相处中学会多创造,去做更多不同的事情,提升彼此的幸福感 。
不管和谁在一起,想要过得幸福,就要遵循“贝勃定律”,值得思考

文章插图
二、把握爱情的距离感和分寸感
恋爱总的来说一定是一种双向奔赴,两个人的感情处在一个平衡的位置,如果在恋爱中对一个人太好,忘乎所以,就会让感情的天平失衡 。
不懂得把握爱情的距离感和分寸感,不仅仅会彻底自我迷失,还会让对方喘不过气,心生厌恶,在"贝勃定律"中,就是单方面付出过多,而另一方不懂反馈,造成了爱情的麻木感 。
三、把控自我欲望,珍惜当下
我们通过改变刺激,调整恋爱距离来改善对方对爱情的适应能力,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其实更要领悟"贝勃定律"的奥义 。
之所以会产生该效应也在于一方不懂得控制自我的欲望,太容易在感情中膨胀和过度要求,就会导致过于贪婪的索取,而忽视了对方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