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由目标是什么( 三 )


哲学家康德的自由
康德认为 , 自由就是不受驱使 。既不被别人驱使 , 也不被自己的欲念驱使 。换句话说 , 就是你不能是一个工具 。
奴隶社会有奴隶 , 他的行为要听从主人指挥;现代社会也有奴隶 , 做什么事都受金钱和利益的驱使 。
人为活命要追求利益 , 求取金钱 , 是应该同情的 , 但同时也为我们的人心带来了污垢 , 从这个侧面 , 又应该鄙视 。无论是生存 , 还是利益 , 无论是人性的恐惧 , 还是贪婪 , 我们都被一种莫名的力量牵着鼻子走 , 康德把所有这些能牵着你走的力量叫做倾向性 。康德说 , 凡是出于倾向性的做事 , 都是不自由 , 也是不道德的 。
那怎么才算道德呢?道德得是“绝对律令” , 是无条件的 , 是从内心良知发出的 。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会给我或者别人带来什么东西 , 带来什么益处 , 而仅仅是出于 , 我认为这件事应该做 , 值得去做 。这才是真正的道德 , 也是真正的关于人的自由 。这种发自本心的情愿 , 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 也是唯一逻辑自洽的道德标准 。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由
阿德勒 , 把康德的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 。他认为 , 在现代社会 , 人的一切烦恼根源就是人际关系 。为什么现代人如此多烦恼?因为你总想获得别人的认可 , 总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的外在标准来衡量自己 。结果呢?你就会不自由 , 就会烦恼生 , 就会处处受到别人的干扰和纵向对比 , 乃至指责 。
被外在认可驱使的人干什么都爱跟人比较 。如果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 就会产生自卑 。本来 , 如果你跟“理想的自己”比 , 对现在的自己感到不满意 , 就会努力奋斗 , 会促使自己变得优秀和进取 , 这是非常健康的心态 。但是跟别人比 , 从大量心理数据看 , 不但不健康 , 而且还可能把自卑变为一种“自卑情结” , 长期影响自己的心情 。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 , 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 , 更不可能靠近幸福 。
阿德勒的应对方案:建立平等人际关系 , 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 获得人生自由 。
阿德勒认为 , 人和人之间应该是独立、平等的关系 。外在的物质并不能代表什么 , 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如果一个人有困难 , 你可以帮他 , 但是你不能居高临下地去支配他 , 更不能借助这种帮助来压迫他 。否则 , 这个人和你都会同时变得不自由 , 甚至不道德 。
在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中 , 如果你是个真正信奉自由、相信人人平等的人 , 那你对其他人的行为既不应该过度批评 , 也不应该过度表扬!因为这批评或表扬的背后 , 都有可能隐藏着要人为操纵别人的可能 。从心理角度看 , 表扬和批评都是一种判断 。别人做对了你可以表示感谢 , 别人做的不对你可以帮助 , 但是你不能操纵他 , 不能让他感到人格尊严受到了损害或压制 。这样 , 他的心灵就会自由 , 心情会舒畅 , 自然也会明白自由带给他的道德意义 。
人人平等、不把人当工具 , 而是当做目的 , 这是康德提出的人的发展准则 , 或者是对待他人的准则 , 其实 , 这条准则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难 。就像一位作家所说 , 万物万物都是事先标号价码的 , 获取真自由也是有代价的 , 但这种代价却不是价格能折算的 。或许 , 只有当我们真正去除这种明码标价的思想认知后 , 才能真正认识自由 , 带领自己走向自由王国 。
不在意别人是否认可 , 做自己的主人 , 发自内心的生活 , 这是自由的前提 。
这样的自由 , 需要有一种走出去的勇气 , 需要有一种被讨厌被边缘的勇气 , 更需要有一种面对千夫所指不退却的决心与胆识 。
精神明亮的人 , 内心永远不荒芜 , 里面种植着善良与感恩 , 自信与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