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由目标是什么( 二 )


人心的自由(精神自由)。
人心的自由是说人的精神无执着、无束缚、无忧虑,在认识上看透人生,了悟天地人生的规律,以此实现心的得道,精神的逍遥游 。庄子悟得了人生的是非得失之道:其一,看透是非心 。庄子在《齐物论》里写道“: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有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庄子提出了“齐物论” , 认为世间和物质世界的因果发展、转移是不存在是非差别的 ,是非差别是以人自己的观点为标准来确定的,是人为的 。其二,堪破生死心 。庄子在《齐物论》里说:“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这里把生死看成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自然过程 。庄子在《大宗师》中说“: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这里把死生看成是一种客观规律 。庄子在《大宗师》里认为人“是天地的委形,强调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 。庄子在《齐物论》里说“: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不周与 。”这里庄子以梦为寓 ,揭示了生死之道———现实与理想、生与死、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化 ,圆融无别 。庄子堪破了是非生死,也就破除了是非得失对人的囚禁、捆绑,使人心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
天放本真是自由 。
人们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去做去想,人就可能获得行为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却不完全是人性的自由 。人生的自由不能离开人性的自由 。人性的天放本真才是彻底的人生自由 。庄子对于人性的自由有他独到的见解:
天真放任是自由 。
庄子认为人的生存常性不可摧残束缚 。他在《马蹄》里以马为喻说“: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纥草饮水 。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络之,连之以羁绊,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摧残束缚马之真性 ,马则死矣,寓意不可摧残人之真性 。庄子又说“: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他在这里说出了人性自由的本质 。浑一无偏的自然天性 ,即是天真放任 。完整的人性是让人的自然天性放任 。
真情无累是自由 。
庄子的人性自由还指人要释放真情,解除矫情伪饰给人带来的负累 ,人才有自然真性,才有人性的自由 。庄子在《渔父》中说:“故强哭者虽悲不哀 强怒者,虽严不威强笑者,虽笑不和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谓贵真也 。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乐,处丧则悲哀” 。这是说人的喜怒哀乐要自然释放 ,不可虚伪做作,负累人生,束缚人性自由 。
全生尽年是自由 。
庄子了悟生死之道,从人的天性应该按照自然规律放任的思考出发,主张人的生命应享尽天年而不应“人为”损益 。庄子有专门讨论养生主旨的《养生主》,认为人的生命在社会上应像解牛之刀在牛体中一样顺应生命的规律“游刃有余” 。其目的是“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在《达生》中说 :“汝得全而形躯 ,具有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 。庄子把全生、尽年作为万幸之事 。
人欲自律才自由 。
人性的天真放任容易导致人欲的放纵 。庄子的“天放”思想曾招致“放纵主义”的批评 。然而庄子正是在提倡人性天放本真的同时又极力反对人欲的放纵 。
人欲贪纵不自由。庄子在《楚桑庚》中说“: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 。庄子认为人的欲望贪求会扰乱人的意志自由 ,束缚人的心灵自由,损害人的天性自由,阻塞人对大道的获得 。庄子在《齐物论》里描述了贪欲薰心的人“: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这样的人欲望交炽,他得到的是恐惧和痛苦,怎能获得人生自由呢?
人生自由须节欲。庄子在《达生》中对人欲放纵进行了警告“: 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戒者,过也” 。这是对色欲、口欲放纵之人的告诫 。
通向自由之门———无为而无不为 。
庄子在《庚桑楚》中说:“正则静 ,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这里的“正”即事物客观规律 “明”是“得道”,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虚”是主观意志被消解 ,一切顺从客观规律 。这样人生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也” 。“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本义是:社会自然的运行变化有它本来固有的铁定不移的不可人为改变的客观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应是无为的,只有顺应客观规律,人要干的事,要实现的目的无不在事物的客观规律中完成 。其引申意义就见仁见智了:积极者认为是人不干那些违反客观规律之事,人生就能无所不为,无事不成消极者认为人什么事都不要干,一切听从自然演化不了了之 。消极论是极其荒谬的,庄子为人类开启的是通向自由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