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赏析

《绝句》唐-杜甫
两只黄鹂在绿柳上歌唱,白鹭排成一列直冲云霄 。
我的窗户框住了白雪覆盖的西山景色,我的门经常对向东航行的船只说“再见” 。
译文
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了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所学校,它充满了活力,不禁,当场写下这首小诗 。
这首《绝句》这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形容草堂周围春光明媚 。
用充满活力的自然美切入诗中,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详细描述了这美丽的景色 。祖母绿是新绿,现在是万物复苏的早春,发芽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竖,一幅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展现在眼前 。在这首诗中“鸣”文字是最生动的,黄鹂被拟人化描述得更加生动,成对的鸟,构成了一幅充满节日气氛的生动画面 。黄鹂住在柳树上唱歌,这就是在沉默中运动的生命力,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清新的天空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也有向上的努力 。再者,第一句是黄鹂柳上唱,用下一句写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空间拓宽了很多,从下,由近而远,诗人能看到什么、你能感受到的活力充满了整个环境,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早春的生机 。
第三句“我的窗户框住了白雪覆盖的西山景色”,诗人从窗口眺望,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你可以看到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那是早春,冬天的秋雪正在融化却没有融化,这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觉,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它表明,当雪融化时,湿气滋润了冬天被冻结的窗户,这可以更好地描述诗人对带着水分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是诗人看到窗前融化的冰雪,想到草堂旁的西陵,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西边山脊上的钱球雪取代了窗户上的残雪,这使得所表达的意境更加广泛 。另外,这位诗人从少年时代起就怀有报效国家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的战争已经平息,诗人看到窗前融化的雪,想起了西陵,并把窗上的残雪换成山脊上的千年积雪,然后给诗人一种倔强的融雪感 。
句末进一步描述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假设一艘船来自“东吴”,这句话表明战争已经平息,交通恢复,诗人看事物,感受情感,想念家乡 。用一个“泊”字,它有深刻的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陆,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是那种希望,已经大大减少了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这意味着目标远未实现,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不时,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三国的孙权,自古以来就被很多学者誉为民主大师,作者指的是吴栋笔下的孙权,暗示了杜甫对现朝皇帝的希望 。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只是为了写这个“难”字 。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赏析】这首诗看起来像一个场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心感受使其内容一致,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形成统一的意境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表面上看,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在欢快明亮的场景中,但是随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欣赏,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伤感 。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赏析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河南省唐代珙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经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人称之为《杜诗艺》、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儒家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恢复光荣的习俗”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是后来出名了,它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共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主要集中在《设定杜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