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绘画大师沃霍尔的油画画风特点( 二 )


如何评价绘画大师沃霍尔的油画画风特点

文章插图
沃霍尔创作的另一些题材,如社会新闻、灾难事件等,也在其创造力大勃发的60年代出现 。他最后的手绘作品《死于空难》(或称《飞机失事》),以及用这时开创的丝网版画方式反复重现同一事物的《视觉的车祸》、用丝网版画方式表现单一场面的《以红色表现的五位死者》代表了他关注严酷社会现象的一面 。沃霍尔此时放弃了传统的手绘方式转而采用丝网版画印制技术 。这种最初用于商业领域的印制技术,渐渐吸引了美术家 。在美国,波洛克和劳申伯格于五十年代曾运用过它,但真正使丝网版画印制技术成为纯美术的有力表现手段的,还得说是波普美术家,而沃霍尔当数运用最佳者 。精巧别致的构思、单纯有力的形象、优美大胆的色调,形成了沃霍尔作品直截了当的视觉冲击力 。而他众多作品中显露出来的类似和单一,也像那些世界知名品牌永久不变的商标一样,具有了无法抹去的品牌效应 。
如何评价绘画大师沃霍尔的油画画风特点

文章插图
在创作的众多大人物图像中,沃霍尔的一个新焦点就是毛泽东主席 。沃霍尔把精力集中在毛泽东身上,是由于一次与美国关系更密切的外交举措,1972年尼克松访华是他同年创作的一系列毛泽东图像的触媒 。从1972年起,沃霍尔以毛泽东标准像为据,创作了一系列的大幅作品,如《毛》(1972年)、《毛形象壁纸》(1974年)等 。在这批丝网版画上,出现了一个新特点,那就是油画之类绘画的笔触效果的移用,例如在1972年的一幅《毛》中,可以看到那蓝色中山装上十分清楚的阔大笔触,其挥洒自如的意味,不由让人忆起古代的委拉士开兹、近代的莫奈、当代的德库宁等油画大师 。这种作法,可以破除版画有时难免的机械味,为作品增添生动的气息 。在创造这种绘画性效果时,沃霍尔运用了拖布和画笔 。大型作品上的这种效果是用拖布拖出来的,小型作品上的则是在印成的图像上用画笔画出来的 。以拖布创作,不由会让人想到抽象表现主义者那种自由的滴撒颜色的作画方式,看来后期的沃霍尔在寻求有所突破、有所变化时,倒是有点儿毕加索那种觉得什么适用就用、不管那是谁的东西的态度 。还有种构图方式,以往也罕见,这就是《毛形象壁纸》(1974年)并置图像的方式,在基底之上,毛泽东的画像是横着并置的一长行 。
如何评价绘画大师沃霍尔的油画画风特点

文章插图
“毛系列”的巨大成功,为沃霍尔带来了大量的委托 。众多政要、贵族、富豪、名媛,以及文艺体育明星,一句话,当时西方社会的显赫阶层,全都闯入沃霍尔的图像世界,变成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创造者希望他们具有的形象 。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是双重像,如为著名的女影星和歌手莉沙·米耐利创作的那幅动人的《莉莎·米耐利》(1978年);另一些则是单一像,如《利昂·卡斯泰利》(1975年);后一幅作品的创作方法,继续着“毛系列”的绘画性追求,在沃霍尔表现美术家同行时,这体现得更为鲜明,《戴维·霍克尼》(1974年)、《曼·雷》(1978年)中的色彩笔触真是颇具龙飞风舞之感 。《影子》(1978年)也是值得一提的创作 。由一百零二个幅面(每个幅面为193×132厘米)组成的这件巨型作品,表现的是投在地面和墙面上的一处影子,它的形状基本没什么变化,变化大的要算作品的色调,在黑的基调上辅以红、黄、蓝等鲜明的色彩 。初看之下,不会认为这出自沃霍尔之手,影子和色彩都没再现“具体的事物”,整体效果就是纯抽象绘画的那种效果,不过这效果也很迷人,同样发挥了沃霍尔运用丝网印刷技术的本领和营造单纯明快的视觉冲击力的才能 。由“毛系列”和《影子》中透露出来的对绘画性和抽象性的兴趣,在《氧化绘画》上获得了综合的体现 。这批尝试新的制作方式的绘画,再加上他与新一代画家巴斯基亚、克莱门特等合作的绘画(如1984年的《阿尔巴的早餐》),突出显示了沃霍尔留意表现主义及其变种,试图创新和开拓的心态 。
绘画大师沃霍尔的油画画风
沃霍尔(1928~1987年)是波普艺术运动的建立者之一,这个运动部分目的是反抗当时独霸美国艺坛的抽象表现主义,沃霍尔堪称“波普艺术之王”,他习惯采用鲜亮的色彩层叠于丝印的图像之上,创作名人画像与大规模复制的消费品,
如何评价绘画大师沃霍尔的油画画风特点

文章插图
在其作品中,沃霍尔运用和探索了美国大众文化的视觉语言,在他那些最知名的作品里,有对著名人物的模式化肖像,比如玛丽莲·梦露;也有对灾难的描绘,他的纽约工作室“工厂”是很多艺术项目的诞生地,其中也包括了音乐产品,所以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