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杨式太极拳是从陈式太极拳来的,那么为什么两者的招式名称大部分都不一样( 四 )


从后退步法来看 , 整体后退陈氏用的是倒卷肱 , 而杨式用的是“倒撵猴”实际上不论动作还是步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但实际上同样在杨式拳的招式说明当中也是有直接用陈氏倒卷肱一样的名称的 。只是更多常见用倒撵猴罢了 。也类似于音译转音等等范畴 。
后退时候陈氏用中盘作为收尾 , 而杨式有斜飞式 。从外形来看 , 两个动作在最后定型的时候 , 又基本一致 。
紧接着又到了白鹅晾翅 。但杨式没有退步压肘 , 却多了提手上势 。
从白鹅晾翅之后又有一套很典型的动作组合 。陈氏是之后接斜行 , 然后闪通背 。杨式却是三个招式 , 搂膝拗步 , 可以同样类比斜行 。海底针一式是陈氏没有的 。然而实际上陈氏闪通背一个招式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动作 , 先是右手直插 , 然后左手撑右手架 , 最后是一个转身双手下落 。这三个动作实际上在杨氏太极拳当中 , 海底针 , 闪通臂 , 转身撇身捶三个招式的组合来对比的话 , 招式路线基本一致 。而且杨氏当中这样三个连续组合在整套动作当中重复出现 , 可以看做实际上就是把陈氏一招拆分三招来归纳其中的 。陈氏叫闪通背 。杨氏叫闪通臂 。实际上背和臂方言中也基本上是一个发音 。当然杨氏本门还有叫扇通臂的 。那和前面也是一个道理了 。
闪通背之后就是基本一致的段落收尾 , 掩手捶(搬拦捶)六封四闭(揽雀尾)最后单鞭收束整个第二段 。
第三段同样也是一个整体架构 。但是第三段当中主要展现的是腿法和一些手法应用 。从云手开始进行横移步法 , 然后开始用腿法 , 左右擦脚和杨氏的分脚也只是教法不同 , 基本用意一致 。前堂拗步和搂膝拗步也是一个意思 , 然后陈氏击地捶 , 杨氏进步栽捶 。栽就跟栽花一个意思 , 都是向下打拳 。而后陈氏杨氏各有一些手法技击上面的区分 , 这里面的大致用意路线都是一致 , 所区别的都是展现的侧重以及招式本身的区别 。
紧跟着到了第四段 。前两段整体路线是步法进退 , 包括横移 。但是第四段实际上就是一个思路 。就是左顾右盼 。这里无论陈氏杨氏也都比较一致 。陈氏虽然说有前招后招 , 然后再左右野马分鬃 , 杨氏虽然只有野马分鬃 , 但是实际上演练的时候 , 也包含前招后招动作在内 , 这就基本可以说是合并的演化套路 。
到了第五段 , 陈氏太极拳主要是讲究纵身身法以及转身身法的体现 , 典型的就是玉女穿梭 。杨氏当中虽然没有纵跃的动作 , 但也保留了玉女穿梭的招式名称 。这一段在陈氏太极拳主要是应对包围 , 四面兼顾 。杨氏虽然舍弃了跳跃离开包围的动作 , 但是各种穿梭的招式组合 , 也是应对四面来敌的本意 。

如果说杨式太极拳是从陈式太极拳来的,那么为什么两者的招式名称大部分都不一样

文章插图
第六段整体算是对前面几段的招式进行复习 。包含云手和云手之后闪通背等典型定势套路 。但又增加了低身法和高身法的转换 。典型的就是摆脚跌叉和金鸡独立的组合 。杨氏用的是下势 , 但同样后面紧接金鸡独立 。可以说是兼顾上下 。然后又同样的掩手捶-六封四闭-单鞭 这样的收束套路 。
第七段同样是复习 。把云手高探马的组合 , 腿法 , 拳法 , 等等扼要再作一次动作巩固 , 同时比较缓冲一下前面大身法 , 进退步法等剧烈运动的呼吸 。为最后一段结束作为铺垫 。
第八段就是整体结尾的动作 。从上下身法 , 左右顾盼身法 , 前后步法都最后作一次整体练习 , 最后收势结束 。因为杨氏删去了当头炮金刚捣锥等发力动作 , 因此用弯弓射虎 , 搬拦捶 , 揽雀尾作为最后总结性质的收尾 。
整体来看 , 陈氏杨氏太极拳套路上编排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第一段总体概括 , 第二段第三段是前后步法以及移动基础上作绝大部分的招式演练 , 第四段是左右顾盼身法 , 五段是四面八方兼顾身法和步法 , 六七两段加上了高低两种身法练习并且综合复习前面的重点 。最后到第八段作最后的总结收束 。由于这里是文字描述 , 实际上更加直观的来看 , 还是根据本人建议 , 用视频对照比较来说更加直接一些 。说道这里 , 个人觉得 , 本身的有关招式名称这样的纠结点 , 也实际上没什么好多去解释说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