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来历和意义

立夏的来历: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立”是开始的意思,立夏也就代表着夏天的到来,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时序特点,古人们根据天气和物候,把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因此产生了立夏 。立夏是人们为了迎接火热的夏天而设立的,在这个时候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的是东南方向,这就是立夏时节 。
立夏的意义:立夏是万物吸收日照的精华和大地营养的时期,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期,所以就会有了立夏的说法,立夏寓意着告别春天,迎接夏天 。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指的是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阳气逐渐增长,世间万物随着阳气的上升而茁壮地成长 。
立夏的来历 立夏节气起源于公元前239年(战国末年),古代帝王会在立夏这天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立夏代表着季节的转换,是夏季开始的日子 。
立夏的来历
立夏是节气中出现相对较早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 。一开始立夏是做为一个迎夏的日子,这天帝王们会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隆重的迎夏仪式 。
立夏的“立”是开始的意思,所以从含义上来理解,立夏是夏天开始的意思 。立夏之时,太阳黄经达45°,对应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5~7日 。
立夏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立夏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立夏节气的由来和风俗,立夏作为夏季时令的第一个时节,也就标志着夏天的正是开始 。立夏之后,阳气渐长、阴气渐弱,天气也会越来越热,以下分享立夏节气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呢?
立夏节气的由来和风俗1立夏的来历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
其实可能还要追溯到周朝,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 。”
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 。”歌《朱明》,舞《云翅之舞》 。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 。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 。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 。这便是立夏及其习俗的演变过程 。
民间风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 。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 。
斗蛋游戏:
在立夏还要这么一个习俗,家家户户煮好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 。
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 。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立夏时节孩子胸前挂上鸡蛋便可以消除疰夏的症状 。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
立夏节气的由来和风俗2 【立夏的来历和意义】立夏吃什么?
1、立夏蛋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人在立夏时节所吃的饮食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中食物是立夏时节必吃的,那就是“立夏蛋” 。此蛋配合上好的美酒下,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
一般立夏蛋是采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当蛋壳慢慢变红,屋里飘满茶香的时候,就可以捞起来食用了 。
2、五色饭
五色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夏饭”,通常用黑豆、青豆、赤豆、黄豆、绿豆等五种豆类拌粳米煮制而成,有“五谷丰登”的寓意,吃起来的口感也比较有层次 。
3、虾面
在旧时候,闽南地区就有立夏吃虾面这一习俗,虾与夏谐音,煮熟后变成吉祥的红薯,立夏时节吃虾由此表达对夏季的祝愿 。
一般煮虾面也非常简单,准备虾、蘑菇、青菜、面,以及各种面作料,等材料煮熟后加佐料即可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