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的来历

【弱冠的来历】弱冠的来历:弱冠源于周朝 。根据专家考古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 , 男女青年在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 , 叫“成丁礼”、“入社礼” , 而这种“成人礼”后来就演变成了弱冠 。在《孔颖达 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 , 初加冠 , 体犹未壮 , 故曰弱也 。”说明在古代 , 二十岁的贵族男子 , 要举行加冠礼来表示成年 , 但是身体还没有发育强壮 , 因此称弱 , 而弱意思是年少 。之后就用“弱冠”泛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
弱冠 , 就是戴上表示已经成年的帽子 , 表示成年 , 古人在男子20时 , 还要行弱冠之礼 。古人特别重视冠礼 , 《礼记 曲礼上》说“冠者 , 礼之始也 。”意思是冠礼是一切礼仪的开始 。弱冠指20岁左右的男子 , 不用于女子 。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典故来历?古代对于人们年龄的称谓有很多种 , 而且每一种称谓都有其来历和典故 , 说起来如数家珍 , 让人不得不叹服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源远流长 。现代人们对此了解得太少了 , 以至于每当听到这些对年龄的传统称谓时 , 很多人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 ,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这些年龄称谓 。
汤饼之期和赤子、襁褓“汤饼之期”指的是刚刚出生三天的婴儿 , 在这一天 , 婴儿的父母会设宴招待亲友 , 在古时候也称作“汤饼宴”或者“汤饼会” , 在现代的南方一些地区则称为“三朝酒”;赤子和襁褓都是指还没有满一岁的婴儿 , 这时候的孩子太小 , 平时都是光着身子用襁褓包着的 , 所以称为“赤子”、“襁褓” 。
初度、牙牙、孩提初度是指刚满一周岁的孩子 , 后来初度也包含了“生日”的意思 , 比如50岁被称为50初度;牙牙则是“牙牙学语”的意思 , 也是指一岁的孩子 , 这个时候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 , 已经开始学着说话了;孩提是两三岁的小孩子 , 这时候他们已经学会走路 , 并且逐渐学会说很多话了 , 只是这时候还比较天真 , 处在孩提时代 。
总角、垂髫总角是指人从幼童成长到少年这段时期 , 大约在七八岁到十三岁左右 ,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经常把头发扎成两个冲天小辫 , 一左一右 , 就像两只牛角一样 , 所以被称为总角;垂髫是说古时候的孩子还没有戴帽子 , 头发经常是下垂状态的 , 所以被称为“垂髫” 。
豆蔻、束发豆蔻是一种在初夏时节开花的美好植物 , 那时还没有到盛夏 , 所以“豆蔻”在古代被用来形容女孩子13岁到16岁这段最美好的年龄 , “豆蔻年华”这个词语就是这样来的;束发是指古代男孩子到了15岁的时候 , 就要把头发束扎好盘在头顶上 , 这算是到了一个年龄段 , 作为男孩子15岁以后就要学习技艺 。
加冠是什么意思加冠是戴帽子的意思 , 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 , 表示成年 。
加冠 , 汉语词语 , 拼音是jiāguān 。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冠礼在宗庙中进行 , 由父亲主持 , 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
出处:汉·刘向《说苑·修文》:“冠者 , 所以别成人也 , 君子始冠 , 必祝成礼 , 加冠以厉其心 。”
北齐·刘昼《新论·慎独》:“人之须善 , 犹首之须冠 , 足之待履 。首不加冠 , 是越类也;行不蹑履 , 是夷民也 。”
来历:弱冠指男子20岁 , 也称加冠 。古代汉族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 。冠礼由父亲主持 , 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 , 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 , 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 , 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
古时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 , 到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时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男行加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 。谓之成人 。《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 。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 , 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 , 也称“弱冠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