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既不是笔误,也不是什么有意为之,只是一个基于事实,得出的一个判断 。
岁数越大越佩服鲁迅,年轻时候读鲁迅的文章,既读不进去,又觉得他故弄玄虚 。
有关于鲁迅的绯闻很多,不是与人骂架,就是打笔墨官司,就更加对他望而生厌,觉得鲁迅是被捧出来的 。
可是,有了一定阅历以后,现在再读鲁迅的文章,呐喊、彷徨、野草,愈发觉得鲁迅的伟大,鲁迅的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人性 。
他故事里的人物,放在百年以后的现在,依然能够和身边的人一一对号,甚至有时候就是我们自己,比如祥林嫂,比如阿Q,比如闰土 。再有,现在我们说的孔乙己,莫不是如此 。
文章插图
孔乙己的悲剧在于他得不到社会认同 。
孔乙己他的人生注定是悲剧,是在于他不能被社会所认同 。
他是一个读书人,却没有考取功名,在酒馆里喝,读书人都是坐着喝酒的,而他却跟苦力脚夫一样,买不下酒菜,只能和苦力一样站着喝酒 。
读书人瞧不起他,贩夫走卒们也瞧不起他,他在哪里都是让人鄙视的对象 。
拿范进与他相比,同样是读书人,范进可是考取了秀才的,当了秀才的范进,和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截然不同 。
秀才是获取了功名的,进一步就能升为举人老爷,退一步可以与乡下人家教书,也能挣个体面的饭碗 。
即便这样,范进的岳父屠夫胡老爷,还是对他这样的秀才女婿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分外瞧不上眼 。
范进没有考取秀才,只是一个老“童生”,范进的谋生之路就非常的窄了 。没钱的人家不用说,孩子是读不起书的,有钱人家会找获取了功名的秀才来教私塾,不会请他做教师 。
幸好范进还有一个长处,会给人家写写字,也能谋得一份生活,勉强能够糊口,不至忍饥挨饿 。
孔乙己处在这样一个非农非士的地位,在社会上没有阶级认同感,找不到可以与他说话的人 。
像孔乙己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并非没有,八九十年代,当时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是包分配的,穷人家的孩子都想考上这种学校 。
在各个中学的初三年级,到处都有大龄的复习生 。一般人复习个三年五年是很寻常的现象,还有一些更另类的,复习个七八年考上的,也有复习七八年也考不上的,他们就像孔乙己一样,受到家人以及社会的嘲讽 。
想要出去做工,自己又放不下面子,想要继续学习,却又一直考不上,成了现代生活中的孔乙己 。
记得《黑道风云20年里》,有一个赵红兵手下的著名打手“范进”,就是复习了八年,没有考上中专,最后竟然加入了黑社会,戴着厚厚的近视镜,成为一个残忍的地痞流氓,这也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呀 。
文章插图
长衫是孔乙己的盔甲,也是最后的尊严 。
孔乙己的第一次出场描写,就非常醒目地提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一个,让人印象深刻 。
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钱,穿着长衫又说明他的与众不同 。长衫对于孔乙己来说,就是他最后的盔甲 。孔乙己是宁死也不会脱下长衫的 。
长衫这样一个象征的事物,他代表孔乙己和这些贩夫走卒还是不同的,他是一个读书人,尽管他没有获取功名,但说不定哪一天发达了,他去考试能考取功名,飞黄腾达,一跃而成为秀才 。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刻入了他的骨髓,他自视高出普通人一等 。
孔乙己内心又是苦闷的,读书人不屑于跟他来往,贩夫走卒们他又不屑于之往来,孔乙己瞧不起他们,人家也不耐烦听他的之乎者也,只是喜欢因他没有考取功名这件事取笑他 。
所以,孔乙己才会愿意和小孩子们说话,因为和小孩子说话不会让他觉得有失身份 。在知道几个孩子会写“回”字的时候,它露出一分欣喜的目光,然后有意卖弄学问 。
也许孔乙己心中是有个教书梦的,所以他才告诉孩子,回字有四种写法,想以教师的口吻教授孩子知识 。可没有想到孩子们,因为大人的原因,也都看不起孔乙己,只想吃它的茴香豆,不想听他的废话 。孔乙己只能独自喝他的闷酒了 。
文章插图
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是基于事实的判断 。
孔乙己大概字写的是极好的,所以经常有大户人家找他去抄书 。可是孔乙己却不是一个端方的人,他常常因为偷书而被人家打,而且会被大户人家轰了出来,拿不到抄书的工钱 。
- 地球赤道周长是多少,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千米,大约是多少?
- 蒸鸡要多少分钟
- 贴春联大约始于多少年前
- 在长沙租一个300平方左右的厂房大约要多少钱
- 一台打印机大约需要多少钱?
- 苹果平板大约要多少钱
- 全聚德烤鸭大约多少钱一只?
- 改装大灯多少钱 汽车改灯大约多少钱
- 一个电脑硬盘大约多少钱?
- 孔乙己故事梗概及主要内容 孔乙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