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轧制力 轧制力( 二 )


2、不同轧制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虽然如此重要,但直接测定摩擦系数是相当困难,因为摩擦系数与许多因素有关,如轧辊表面状态、润滑条件、轧制压力、轧制温度等 。应当指出,在同一条件下,用不同测定方法往往得到互相矛盾的结果,所以对具体轧制条件下,在选择摩擦系数时,必须注意试验资料数据的原始条件 。
冷轧制度的制定
根据冷轧产品的性能,冷轧制度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第一类再结晶图
第一类再结晶图是反映金属变形程度和变形后退火温度与金属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关系图形,在一定退火温度下,当变形程度很小时,常出现晶粒急剧长大的现象 。通常把这种引起晶粒急剧长大的变形程度范围称为临界变形程度 。临界变形程度的大小因金属与合金而异,在冷轧时必须考虑这一点,应使其总加工率远远超过临界变形程度,以便产品在一定温度下退火后,具有均匀而细小的晶粒组织 。
二、轧件的性能和方向性
金属与合金在冷轧时,使晶粒形状沿最大主变形方向被拉长,拉细或压扁,在晶粒被拉长的同时,金属中的夹杂物和第二相也在被拉长或破碎,呈链状排列,这种组织称为纤维组织 。
冷轧过程中,当达到一定的变形程度以后,由于在晶粒内的晶格取向发生了转动,使其特定的晶面和晶向趋于排成一定方向,从而使原来位向紊乱的晶粒出现有序的变化,并有严格的位向关系,金属所形成的这种组织结构称为变形织构 。
纤维组织和变形织构的产生导致了金属的各向异性 。在冷轧过程中,各向异性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而趋于明显,通常冷轧总加工率达到50%—60%以上时才出现明显的变形织构 。如已形成明显变形织构的材料,经再结晶退火后变成另一织构即再结晶织构 。这种织构对以后成型加工,例如拉伸成型、深冲成型等不利的 。
这种材料具有各向异性,它在深冲时,有的方向延伸较多而形成凸起,有的方向延伸较少而形成凹下,甚至破裂 。凸起或凹下部分成对称分布,形成“制耳” 。凸起部分与轧制方向可能呈0°或90°和45°角,通常分别称为0°或90°和45°制耳 。
冷轧总加工率达90%的工业纯铝板,深冲时制耳率为5—6%,出现45°制耳,若增加中间退火,则深冲制耳率可降低到1—3%,为了减少制耳(一般要求小于3—4%),冷轧总加工率不宜过大,最好控制在50%左右 。各向异性影响了某些产品的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避免或减轻产品的各向异性,均匀化退火是消除各向异性的有效措施,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的产品,可以采取控制加工率,提高含铁量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各向异性 。
三、道次加工率和总道次加工率的确定
在冷轧过程中轧件发生冷作硬化,因而塑性下降 。冷变形程度达45—55%以后,纯铝与几乎所有的铝合金的伸长率都大致相同,约为3—6% 。但它们能够继续进行冷轧的能力却不一样 。因此伸长率不能作为制定轧制制度的依据,而出现裂边时的变形量大小才可做为这种标准,如果每个道次压下量都能保持在不能引起裂边的大小,那么总的变形量可以达到很大的数值(轧制硬铝合金可达90—92%,轧制软铝合金时达95%以上),但是小的道次变形量将使轧件表面质量与轧出质量变坏,并由于增加道次数而大大降低冷轧机的生产率 。良好的边部状态是获得优质轧件的基本条件之一 。
冷轧时,为防止裂边,规定一定总变形量后要进行中间退火 。对某些铝合金必须达到一定的总变形量,否则,就是退火制品,产品的机械性能也难以保证 。道次加工率在合金塑性范围内,并能获得良好表面质量和轧出质量情况下,应尽量较大,以减少轧制道次,提高轧机的生产效率,但道次加工率的大小要考虑设备条件,主要是受到最大轧制力的限制,如果轧制力过大,易产生断辊事故,各道次的加工率曲线应平滑上升 。在分配道次加工率时,要考虑轧机性能,工艺润滑和冷却条件、张力、原始辊型和操作水平 。当有特殊要求时,如厚度偏差要求更严格,表面质量要求很高的产品,应选取较小的道次加工率,在轧制 0.3—0.5毫米薄板时,为防止断带,要精心控制道次加工率,有意识地使轧件边部产生可切掉的边部小波浪 。
四、轧制速度
随着轧制技术的发展,轧机的轧制速度不断提高 。轧制速度提高,即缩短辅助时间,因而得到高的生产效率 。
采用高速轧制时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