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1、文章主旨出现在篇末可以一笔收束全文,也可深化主题,达画龙点睛之效 。这首作品在诗题已揭示主旨“错误”,在诗序又引出线索“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末点出“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反衬”技巧来表达反常合道的启发性 。可见本诗一直围绕着“错误”这个主题作取材布局,思想脉络也一脉相通;
2、篇旨显中有隐:诗中是以一个过客的观点,来观察思妇的心情变化,而思妇的心情之所以会产生剧烈的变化而造成美丽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女子思念归人之深,也可以说女子坚贞地期待良人归来,所以造成庞大的寂寞及失落;
3、“浪子意识”一直是贯穿郑愁予作品的主题,而浪子予人的形象是落拓不羁,充满漂泊之感,过客或许会为某些人事物停留,但通常是短暂的停留,甚至是“过而不留” 。在本诗中作者明白点出“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诗中的“我”是抱着没有归宿心态的浪子 。
错误 郑愁予 赏析鉴赏:
《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 。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 。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 。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 。
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 。
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 。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 。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看,这句诗十四字却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它对“容颜”这个中心词的前后修饰,使简单的借代获得了微妙的情景性和独特的心理内涵;它又采用了将叙事情景象征化的方式,使诗歌言简意丰,富于诗性的密度 。
出处:出自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在北平长大,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 。
15岁开始创作新诗 。郑愁予在1949年与家人迁往台湾,初到时正赶上现代派诗社和诗刊开始创办,成为了现代派诗人中的重要一员 。在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
《错误》是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 。
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 。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错误
现代诗错误赏析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 。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 。以下是我分享的现代诗错误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错误》原文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写于 1954年
二、 《错误》赏析:
郑愁予<错误>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 。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 。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错误> 。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