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家族来源( 二 )


2、郑燮 (1693~1765)
字克柔 , 号板桥 , 清江苏兴化人 。少颖悟 , 读书富于别解 , 落拓不羁 , 有狂士之名 。乾隆进士 ,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 有循吏之称 。晚年躬耕自食 , 以诗酒自娱 , 诗、书、画俱佳 , 着有板桥全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姓
郑姓来源1、源于姬姓 , 以国号为氏 。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 , 远祖为郑桓公 。公元前375年 , 郑国被韩国所灭 。郑国灭亡后 , 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等地 , 为纪念故国 , 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 , 自此 , 郑姓诞生 。
2、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 , 子奠也称奠侯 , 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 , 为商朝一方国 。公元前1046年 , 周灭商 , 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 , 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 , 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
3、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 , 子奠也称奠侯 , 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 , 为商朝一方国 。出自姜太公之后 。周灭商后 , 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 , 以统治子姓郑人 , 史称西郑 , 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 。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 , 姜姓郑国灭亡 。国人姓奠井氏 , 或为郑井氏 , 亦即郑氏 。
4、源于地名 , 以居邑名称为氏 。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 。韩哀侯灭了郑国后 , 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 , 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 , 史称南郑 , 并以故国名为姓氏 , 称郑氏 。
5、源于改姓而来:
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 , 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 , 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
②蒙古族改郑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蒙古族宝里吉特氏 , 世居喀喇沁 , 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 , 世居察哈尔 , 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
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 , 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 , 因姓氏过于繁复 , 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
宋朝时期 , 郑姓大约有75万人 , 约是我们国家人口的0.97% , 排在第二十位 。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 , 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 , 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 , 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 。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