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把一词来源于,科学家用一辈子为枇杷改名种

本文目录
  • 1.科学家用一辈子为枇杷改名种
  • 2.琵琶本名枇杷是为何
  • 3.琵琶本名枇杷,枇杷一词来源于什么
  • 4.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科学家用一辈子为枇杷改名种
“批把”是枇杷的别称之一,这一称呼源自于枇杷的叶子形似乐器琵琶 。批把其实也是直项琵琶的古称 。直项琵琶在弹奏时经常会用到向下弹与向上挑这两个动作,其中前者为“批”,后者为“把” 。因为这两个动作,故而古人也称琵琶为“批把” 。而“批把”之所以会成为植物枇杷的别称也是因为枇杷叶片的外形与琵琶相似 。
批把一词来源于,科学家用一辈子为枇杷改名种

文章插图

说到枇杷这种植物,它是中国的原产物种,其原产地为浙江、福建、四川等地 。批把在中国境内的种植十分广泛,而除了中国之外它还被引入到了日本、印度等国家 。就生长习性来说,枇杷是一种喜温喜湿的植物,尤其在处于生长期时枇杷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 。此外,枇杷虽喜湿润却也要注意土壤的排水性 。因为假若土壤排水性不高,一旦雨水过多便容易导致枇杷出现枝条徒长的情况 。
批把一词来源于,科学家用一辈子为枇杷改名种

文章插图

枇杷这种果树的优势在于它生长速度较快,且结果也比较早 。栽培枇杷树一般可以通过种子种植、嫁接培植以及压条繁殖这三种方式,其中嫁接培植是运用最为广泛的 。如果利用嫁接方式进行枇杷繁殖,通常只需三四年时间便可结果,不过要想达到盛果期则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20-40“岁”的枇杷,其果实产量是最高的,而在这之后产量便会逐渐减少 。枇杷通常都是在10-12月开花,然后5-6月结果 。
批把一词来源于,科学家用一辈子为枇杷改名种

文章插图

身为中国原产果树的枇杷很早便出现在历史古籍之中 。早在西汉时期一本名为《西京杂记》的书籍中便曾提及批把,这本书称枇杷为“名果异树” 。除此之外,其余朝代诸多著名文人也都曾写过与枇杷有关的诗句以及文章,譬如司马相如写的“卢桔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宋祁写的“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等等 。由此可见,枇杷在中国古时候存在感还是比较强的 。
批把一词来源于,科学家用一辈子为枇杷改名种

文章插图
【批把一词来源于,科学家用一辈子为枇杷改名种】
也正是因为枇杷拥有较高的存在感,日本在唐朝时期才会将其引入国内 。当时前来中国学习交流的日本遣唐使在返回日本之时将原产于中国的枇杷也给带回了日本,不曾想中国枇杷传播到日本之后却变成了日本山楂 。来自福建的林顺权教授在上个世纪前往日本留学期间得知了这一情况,于是在这之后他便一直致力于为中国枇杷正名 。
琵琶本名枇杷是为何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期出现的 。
“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最基本的弹拨技巧)所以名为“枇杷”(琵琶) 。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 。
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 。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
批把一词来源于,科学家用一辈子为枇杷改名种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 。
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 。
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
琵琶本名枇杷,枇杷一词来源于什么01 演奏拨法
“批把”是一种拨奏弦鸣乐器,直项琵琶的早期称呼,源自演奏拨法,所谓“正拨”和“反拨”(也称“返拔”),往下弹称“批”;往上挑称“把” 。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