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余之所得也是判断句吗

1、此余之所得也不是判断句 。
2、此句出自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 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 , 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
3、意思是:这就是我这次游山(褒禅山也称为华山)的收获 。收获是前文的感悟:然力足以至焉 , 于人为可讥 ,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可以无悔矣 ,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特殊句式省略句:余之力尚足以入 , 火尚足以明也(“以”后省略“之”);然力足以至焉(“焉”后省略“而不至”) 。判断句:此余之所得也(“……也”表示判断);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
1、省略句:
(1)而卒葬之(“葬”后省略“于”)
(2)有碑仆道(“仆”后省略“于”)
(3)余之力尚足以入 , 火尚足以明也(“以”后省略“之”)
(4)有志矣 , 不随以止也(“随”后省略“之”)
(5)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后省略“之”)
(6)然力足以至焉(“焉”后省略“而不至”)
2、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 褒之庐冢也(“……者……也”表示判断)
(2)所谓华阳洞者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表示判断)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 盖音谬也(“……者……也”表示判断)
(4)此余之所得也(“……也”表示判断)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3、状语后置: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这两个句子都是“于”和它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 。)
4、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这就是……的缘故 。)
游褒禅山记文言句式(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 褒之庐冢也 。(……者 , ……也:“者”表停顿语气 , “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者 , ……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 盖音谬也 。(……者 , ……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 , “此”是主语 , “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 , “也”语气助词 , 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 , 往往有得 。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①有穴窈然 。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 , 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 , 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 ,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六、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 。。
文言文<<游包禅山记>>里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 , 通“甫” ,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 , 筑舍定居 。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 命名 , 称呼 。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 , 在一侧 。
4、问其深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 , 深度 。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 , 走到头 。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 , 见到的景象 。
7、盖其又深 , 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 , 到达的人 。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 照明 。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 , 尽情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