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写作背景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 , 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 , 余独不觉 , 已而遂晴 , 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写作背景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

文章插图
【赏析导读】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 全家大小 , 加上家童侍女 , 20余口 , 生活窘迫 。遂准备前往沙湖购置一块地 , 自己耕种以补贴家用 。途中 , 遇到一阵疾雨 , 由于雨具已经被前面的人带去 , 同行者四处奔逃躲避 。苏东坡却气定神闲 , 边走边欣赏这雨中美景 。不久 , 雨过天晴 , 大诗人苏东坡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抒情怀的机会 。
骤雨从天而降 , 树林哗哗作响 。
行人纷纷躲避 , 余则漫步徜徉 。
何必惊慌 , 看 , 这千根银丝 , 万条琴弦 , 正在弹奏一曲优美乐章 。
何不放慢脚步 , 与之一起 , 高歌引吭?
一双草鞋 , 一根竹杖 。
迈得过山涧陡坡 , 胜得过快马轻骑 。
若得一袭蓑衣 , 纵然一生烟雨 , 又何所畏惧!
料峭的春风 , 吹来阵阵寒意;
依山的夕阳 , 却送来温暖的光芒 。
酒意全无的我 , 顿觉耳目一新 , 全身舒畅 。
回头看看 , 刚刚走过的 , 那风雨如晦的地方 。
哪里有什么风雨?哪里有什么晴朗?
【苏轼定风波写作背景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其实是天地无言 , 岁月静好!
——面对自然的风雨 , 苏东坡淡定以对 , 甚至把它当成风景欣赏 , 从中感悟出常人难以体会或者不愿驻足体会的情趣 。面对社会生活带来的风雨 , 苏东坡何尝不是如此呢?才高八斗 , 学识过人 , 却遭受无妄之灾 , 以致一家大小跟着颠沛流离 , 忍受饥饿贫穷之苦 。但苏东坡没有怨天尤人 , 而是如一颗内蕴丰富饱满而生命力顽强的种子 , 无论丢在哪里 , 都能够生根发芽 , 开花结果 。生活的苦难没有打倒他 , 反而让他活得更通透 , 更自在 。
是啊 , 风雨过后是晴天 , 晴天之后是风雨 。倘若孜孜于风雨晴天的辨别 , 则会随时被它所左右 。倘若你不在乎它 , 那风雨晴天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也!
苏轼定风波写作背景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