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下来古诗最多的诗人

【流传下来古诗最多的诗人】依旧要分成两部分来回答,下面我们来回答前一部分 。
其实,古人写诗,首先是有需求 。就和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差不多,有了需求才会拉动生产 。在古代,特别是到了唐朝,诗已经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 。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就带动了诗词的发展 。而且,在当时,一个会写诗的文人,会更加受到统治者乃至普通百姓的重视 。大环境使然,这才造就了孕育诗词的优质土壤 。我们比较熟知的,朱庆馀的《闺意、近试上张籍水部》,就是科考前写给官员的 。另外,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写的出色,流传非常广 。因而受到皇家的重视 。之后,他高中状元,也有诗名的影响在其中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也是因为他的诗写的好,这才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被召为翰林学士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诗已经成为当时文人入仕的一块敲门砖了 。
第二点,我觉得是语言环境使然,我们都知道,古人学习的语文和我们今天有着天壤之别 。而且,他们并不学习数理化、外语和生物等等其他学科 。也就是说,他们从小就只接触古代汉语,最多再算上一门古代文学 。所以,古人在语言文学方面,比我们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而诗词却是语言文学最精炼,最高级的表达形式 。从这个角度上讲,古人经历的所有事情都会通过诗词表达出来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记事 。古人出游,多有记载 。而这种记载最多的文体,就是诗词 。通过诗词,他们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表达他们的认识和感慨 。其中最多的就是山水诗和怀古诗词 。在这里,我们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这首词不但有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更多的是他借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另外,王维的《山居秋瞑》也描写了一种山中的秋色和作者追求的恬静生活 。从这个角度上说,诗词就是古人的游记,或者是他们的抒发自己情怀和感慨的微头条!几乎所有的诗词人都留下了自己的一种记录,只不过有的激情,有得深沉 。
在古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送别诗和怀念的诗,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送友人》和《送友人入蜀》,都是这一类的诗 。还有像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都是著名的送别诗 。这类诗词容量极大,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还有大量的怀念亲人、兄弟、朋友的诗,比如像苏轼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怀念自己弟弟苏辙的词 。还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怀念亲人的诗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文人之间的交流,也少不了诗词这种媒介 。所以,以诗会友是雅事 。以文会友,是盛事!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点 。
另外,古人也需要表达自己心中的真实情感,或欣喜、或郁闷、或愁苦、或悲伤 。在这个时候,诗词就成了他们宣泄这些情感的最好载体 。这类的诗词,量也很大 。比如像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怀念自己逝去的妻子,同时也排遣自己心中的凄苦 。像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表达了自己将要返回家乡的喜悦心情 。而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就以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自己年老体弱,但是依然心存报国情怀的志向 。另外,诗词也是古人愉悦自己的最好方式,他们通过诗词来调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变的更加积极向上 。像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就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同时,古人的诗词往往是可以配乐传唱的,这也就成了一种社会的娱乐形式 。
最后,诗词也能成为一个诗词人的功德碑 。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是诗人的作品却会千古流传 。古代的诗词人都会有大量的文集和诗选,这些诗文流传下来,就成为她们不朽的见证 。
诗词不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有幸,生在中国,能够真正领略古人诗词的大美,能够享有这份人类文明的瑰宝!
下面我们来说后半部分的问题,就是诗词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
此前我们说过,有需求才会带动生产,正因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的喜欢,这才为我们留下了这份宝贵的遗产 。但是,古人的诗词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首先是人们喜欢,所以就口口相传,这是古诗词能够流传下来的一种重要方式 。尤其是在当时,诗词是可以配乐吟唱的,许多诗词都通过这种表演形式传播开来 。从现代的角度上讲,这也是一种媒体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通过了艺人们的世代相传,使得古人的诗词能够呈现在我们今人的面前 。像著名词人柳永,他的词就广泛流传于市井和青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