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

【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明朝朱祁镇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为何满清又恢复了这一陋习?
殉葬制度一直都有,随着文明的发达,逐渐衰落,但明朝朱元璋又重启罪恶,延续了几代,直到明英宗时期才废止 。满清的殉葬与明朝并不完全相同,不是形成定制,更多的是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
一、汉人政权的殉葬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种误区,认为殉葬这种野蛮的制度,是少数民族所独有的,是不够文明、不够开化所导致的,但事实上,汉人政权的殉葬并不少见,即使是后世广为称颂的盛唐、两宋,同样有殉葬之事 。

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

文章插图
殉葬起源于奴隶社会的人殉制度,奴隶主们为了死后仍然享受,便将大量的奴隶、战俘处死,而那些姬妾、侍女,更容易成为主人想要带走的“心爱之物” 。
在发掘的西周墓穴中,有大量殉葬遗物,可以分析出殉者多为墓主的宠妾、内侍、婢女、护卫、仆役等,完全是想将生前的生活在阴间完美复制 。
不过,随着奴隶制度的崩塌,为了安抚那些觉醒的奴隶们,春秋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死后本无知、生者应仁爱”的理论,坚决反对人殉 。
曾经热播的《大秦帝国》、《芈月传》等电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人殉的端倪 。据说,昭襄王之母宣太后,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芈八子,她在临终前想让自己的情人魏丑夫为她殉葬,最后被庸芮劝说放弃这种想法,理由有三,一是死者无知,二是不应以生前爱人陪葬无知死人,三是先王地下会生气太后带情人同往 。
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

文章插图
不得不说,这三个理由逐层递进,有理有据,宣太后最终采纳了意见,魏丑夫免于一死 。
《战国策?秦策》记载:“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 。”魏子患之 。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 。”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 。”乃止 。”
因为思想观念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殉葬的风气有所好转,但秦始皇时期,因为个人好恶,秦二世胡亥将始皇宫中没有子嗣的妃嫔都殉葬了,理由是: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
意思就是,这些没生孩子的女子,也是先帝的女人,放回民间势必要给先帝戴绿帽,不恰当;养在后宫又浪费粮食,还害得我白白眼馋,也不恰当 。不如,就殉了吧!
秦之后,汉朝提倡薄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们信佛信道,对于殉葬的事情也都看淡,转而炼丹修身,试图通过另类方式再续阴间辉煌,试想,都想成佛成仙的人,又怎么能那么残忍,搞出一堆杀业来呢?
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

文章插图
然而,唐朝,这个辉煌的朝代,人殉制度却再次抬头 。
看过《武则天》系列电视剧的人都清楚,唐太宗驾崩后,许多妃嫔都被送往寺庙出家,这并非皇帝残忍、耽误妃子们的青春年华,实在是用另类方式救她们一命 。
出家与殉葬,二选一的话,傻子都知道选前者 。
而唐武宗时期,他宠爱的王才人便“自愿”殉葬,在武宗死后,她也自缢而死,此举受到朝野内外一致赞叹 。唐宣宗继位后,为她赐贤妃封号,葬端陵之柏城 。
事实上,王才人到底是不是真自愿,可能只有她自己才清楚 。
史书中记载,武宗将死之际,对王才人依依惜别:“吾气奄奄,情虑耗尽,顾与汝辞 。“才人曰:”陛下大福,安语不详?“武宗又追问:”说如我言,奈何?“才人无奈答曰:”陛下万年,妾以殉 。“
从这些对答来看,王才人恐怕是在武宗的“启示”之下,万般无奈才答应了殉葬,所谓自愿,不过是权衡之后必然的选择 。
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

文章插图
快死的皇帝舍不得你,你还能怎么办呢?
类似的后妃殉葬,在《宋史》中同样有记载,两宋政治环境宽松,妇女权益也有较好的保障,出嫁还能有丰厚的嫁妆,享有财产继承权 。但即使如此,后妃殉葬的事件仍不时发生,当然,这些殉葬大多是后宫女人间的争风吃醋,妒忌之下,主母将姬妾送去给死鬼做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