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出访德国备受尊重,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徒有虚名

李鸿章这个人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有远见的眼光,非常出色的外交才能,但是缺少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支撑,虽然签订了很多卖国条约,但是这个是没有办法得事情,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人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要是他出生在康乾盛世,恐怕会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名臣永留千古!可惜他处在清朝最后那几十年,这就有点苦逼了!

有人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出访德国备受尊重,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徒有虚名

文章插图
西方列强都比较尊重李鸿章这个老头,认为他以一人撑一国,为整个大清国操劳了一生,平叛,洋务运动,建立军队,特别是北洋水师,基本都是靠着李鸿章搞起来的,被西方国家成为”东方俾斯麦” 。但是在甲午战争的大败给日本,李鸿章自己也感到很绝望,于是就出去周游列强,看看世界那些欺负我们的列强们,看看英法美这些国家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寻找 救国之路!
有人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出访德国备受尊重,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徒有虚名

文章插图
李鸿章随便去哪个国家,待遇都是相当高的,非常受人尊重,但是他只能看到表象的繁花似锦,真正的一些大国工业也看不到,直到他去了德国 。德国这时候再欧洲已经将法国第二的位置拉下马了,开始挑战大英帝国的权威,要坐上世界第一的宝座,改变世界的秩序 。但是没有什么人愿意跟着他混,最后只有意大利、奥匈帝国还有土耳其加入了德国阵营,而东方的中国显然是德国考虑的一个对象 。
于是李鸿章的到来是相当的上心,不仅德国的卫戍部队司令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亲自接见了李鸿章,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更是和李鸿章一见如故,李鸿章被德国奉为上宾,基本上像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看工厂就去看工厂,想看军队就去参观军队,看得李鸿章是眼花缭乱,羡慕得流口水!
有人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出访德国备受尊重,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徒有虚名

文章插图
德国人带领李鸿章参观了德国的兵工厂,介绍说其刚才产量已经达到400万吨,是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一,李鸿章看到羡慕嫉妒恨啊,当时我们钢材材料连德国的零头的零头都没有 。李鸿章有去看了德国的大炮生产车间,一看傻眼了,这水平给中国20年都赶不上 。后来俾斯麦带着李鸿章去检查了身体,X光一照连自己年轻时打仗留下的弹头都能看到,李鸿章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了,德国科技已经发到到他不敢想象的地步了 。
有人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出访德国备受尊重,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徒有虚名

文章插图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又带着李鸿章检阅部队,德军的军容和精良的装备又让这个老头傻眼了,看着真是羡慕嫉妒恨,然后流口水,李鸿章感叹:要是自己只要有德国的10个营的部队,就能轻松打败日本军队!
终于在德国看到最精良的军队和强大的工业,李鸿章对自己“东方俾斯麦”这个称号都感到惭愧,认为徒有其表 。这时候这位老头意识到自己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最后仰天长叹,感到非常无力和失望!
自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后,中国古代就一直流传着学而优则仕,做官就要报效国家的思想,这也是读书人的理想 。可是李中堂操办洋务多年,国家并未兴盛,还一直在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此在他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徒有虚名 。
办洋务时,在国内备受质疑,又有腐儒从中作梗,洋务一直没有办好,国家没有大强,对外屡战屡败 。对外,大清朝除他之外却无一人肯为败仗买单,承担签订卖国条约的恶名 。是他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领着败军之将和洋鬼子谈判(日本人希望脱亚入欧,于是列为洋鬼子),乃至被外敌所辱,当街被人用枪袭击,最后还要腆着脸去谈判 。试问年到七十,官至中堂首辅,又有谁有之相同境遇 。因此,在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时,竟无法下笔写完自己的称号,”肃毅伯”,单单落了一个”肃”字,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结束了大清第一裱糊匠的一生 。
【有人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出访德国备受尊重,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徒有虚名】(推荐看《走向共和》,虽然有艺术成分,但在清末事件的叙述上有很多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