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纪念谁的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本文目录
  • 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 3.端午节是纪念谁的
  • 4.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英语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传说很多,具体有以下三种:
1、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2、纪念伍子胥说 。此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伍子胥,忠良之臣,原为楚国人,后投奔吴国,因被人陷害,被吴王赐死 。临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双眼挖出挂在吴国都城上,以看越国灭吴 。”吴王闻听大怒,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马革里,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3、纪念孝女曹娥说 。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七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 。人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了纪念她的孝义建了一座庙,称为曹娥庙 。

端午节纪念谁的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端午节节日习俗: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 。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2、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端午节纪念谁的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文章插图

对于诸“屈原纪念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难以置信 。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 。 

端午节纪念谁的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文章插图

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在司马迁之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百几年这段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才首次出现,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写了个《屈原列传》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 。

端午节纪念谁的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文章插图

在《荆楚岁时记》记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爱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爱国地点和目标是楚国,当时秦国负责扮演的是侵略者的角色 。且不讨论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如果屈原真爱国那可上前线英勇杀敌去,跑到江边去进行“爱国自杀”,这种爱国方法特另类 。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那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此后东亚大陆的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很多个国家,祖国也换了一次又一次 。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但是当时的秦、齐、燕、赵、魏、韩这六个外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属于莫名其妙了 。据考,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