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什么_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故事

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1845年,安徒生受朋友邀请来到格洛斯顿城过圣诞节,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 。,在马上的两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在街角处,安徒生看到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路上行人渐渐变少,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 。安徒生回去以后便以小女孩为素材写下著名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什么_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故事

文章插图
《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上街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悲剧故事 。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
在大雪天,又饥又饿的情况下小女孩五次点燃了火柴,在幻想中她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火,是一个矛盾的象征体,它可以取暖,照亮一切,也能带来痛苦、毁灭和死亡 。
本文拟通过作者对冰冷的现实生活描写与幻想中温暖世界描写,两种极具鲜明的对比写作手法,来解读小女孩从“4种幻想”中隐喻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
01 第一种幻想:第一次点燃火柴,幻想“温暖的大火炉”,以”冻”隐喻着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生的希望作者在开头处写着:这是新年前夕,一年里最后的一夜 。为下文埋下伏笔,也间接揭露了笔下小女孩的命运走向 。
天上飘着大雪,天气冷得可怕,在这样一个漆黑寒冷的大年夜,大家都围在家里享受着新年之乐,有一个小女孩赤脚走在大街上,寒冷的天气把她的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她手里拿着火柴,可是整整一天了,她还是没卖出去一根火柴,也没有人给她一个铜板 。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地向前走,脸上写满了痛苦 。
小女孩选择了离街中心更近的一座房子角落里坐下来,因为很冷,她本能地缩在一起了,可是越缩越冷,即使天气再冷,她也不敢回家,因为没有卖完火柴,她是会被爸爸挨打的 。
小女孩点燃了第一根火柴,在这道小小的光亮里,小女孩觉得自己就坐在一个火炉边 。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什么_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故事

文章插图
为什么小女孩第一个幻想是火炉,因为火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温暖,通过幻想中的火,可以看出小女孩的生存处境,冰冷的双手和双腿急切需要火的温暖,而火又是生生不息,象征着小女孩对生命本能的渴求 。
从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可以看出火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次实践 。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10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迹 。
可见火是人类认识自然,依靠大自然生存的必备品,文中的火不仅可以给小女孩带来温暖,也是隐喻着小女孩生存下去的希望 。
罗曼·罗兰在《爱与死的搏斗》中讲到,火,在所有冻结的心里孵育 。
小女孩把手放在小小的火焰上,温暖而明亮,不仅照亮了小女孩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更照亮了小女孩冰冷的内心 。
小女孩本能伸出腿来暖和,可是火灭了,幻想中的火炉也不见了,小女孩的脚还是冰冷的,隐喻着小女孩走不出“冰冷”的处境 。
02第二种幻想:第二次点燃火柴,幻想“喷香的烤鹅”,以“饿”隐喻着对美食的渴望,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小女孩又点燃了一根火柴,这次她幻想到一整桌美味 。小女孩已经在外面一天了,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她又冷又饿 。
从马斯洛的六个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占在第一位,生理需求也就是活在世上,温饱是最基本的要求 。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什么_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故事

文章插图
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幻想到桌上摆满了精致的碗碟和肚子里填满了苹果的烤鹅,隐喻着小女孩贫穷的家庭环境和对食物的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