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睿时代是什么意思( 四 )


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 。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 。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
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 。”
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 。”
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成语典故 篇12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 。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 。
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 。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 。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的变成了龙 。
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 。于是,他们又一起找龙王,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 。你要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
成语典故 篇13有个叫王三的人,他想做生意挣大钱,就拿了一笔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集市上 。
见到一群小毛驴,看上去不错,就想买几头回去卖,据说能赚钱 。
王三痛痛快快地买下了五头小毛驴,就骑上小毛驴乐颠颠地往家走 。他一边走一边想:“我回家把驴卖了,赚到了钱,家里人都得佩服我 。”他一边走一边寻思着:“这五头驴能赚……啊?一、二、 三、 四 。怎么只剩下四头驴了?”
他连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 。哎?奇怪了!没少啊!是五头驴 。刚才我眼花了 。”再骑上去一数:“一、二、三、四,啊?怎么又少了一头驴?”他急忙下来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 。奇怪,是五头啊!哦!只要我骑上驴就会少一头!”最后,他想了一下:“嗯,算了,我不骑驴了,这样不划算!”
于是,他下驴来跟驴一起走了回去 。
成语典故 篇14逝者如斯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匆匆》一诗里开头的几句 。古往今来,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 。南宋儒学家朱熹在《劝学》中也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其实,这种感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语》里就出现了 。
孔子在河边感叹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息地奔流 。”这话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后人从中提炼出一个成语“逝者如斯”,用来比喻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
成语典故 篇15这个典故源于《后汉书.应奉传》 。东汉时,有个叫应奉的人,是有名的学问家 。他小时聪明过人,记忆力极强,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都能牢牢记住 。应奉在郡里担任官职的时候,曾去过四十多个县,记录了上百数千个囚犯的情况 。后来郡太守询问这些人的情况,他都能对答如流,甚至说出这些囚犯的姓名及定罪的轻重,这使太守等人很惊讶 。有一回,应奉去拜访彭城长官袁贺,袁贺不在家,应奉正要转身回去,袁贺家的车匠突然推开大门,从门缝露出半张面孔看了应奉一眼,而后又关上了大门,二十年过去后,一天应奉出门在路上偶然见到这个车匠,立刻认出他来,并同他打招呼,这个车匠很吃惊,经过交谈他才明白,原来以前和应奉见过半面 。车匠不由惊叹地说:"应奉的记忆力真了不起啊!"
现通常用此典故来说明只见过一面的人 。
成语典故 篇16相传天宝初年李白来到长安,在一间酒楼里与贺老前辈相遇了 。李白先是拿出自己写的《乌栖曲》 给贺老看,贺老看罢,赞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李白心里想,这篇都能“泣鬼神”,俺其他的作品还不让玉皇大帝哭成泪人儿啊?于是从诗袋里取出了自己最得意的《蜀道难》 。贺知章读罢,激动得无以言述,长叹道:“凡人哪里就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呢?小李啊,你肯定是天上的文曲星遇谪下凡!”于是他把李白唤作“谪仙人”,并且郑重声明:这顿饭我老贺请了 。可是贺老一掏腰包,发现没带银子,只得解下腰间皇帝御赐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大醉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