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哪17人( 四 )


王曾是北宋名臣,相传其父见破旧经籍,必加整修,片言只字,不敢丢弃 。一晚,孔子托梦给他:“你如此敬惜我的书,我让曾参投胎做你的儿子” 。未几,夫人果有身孕,生下一儿,因取名为曾 。二十出头的王曾在乡贡考试中名列第一,即所谓“解元” 。此后,被推荐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再居榜首,称之为“会元” 。接下来,还有一扬由宋真宗亲自出题的殿试,题为《有教无类赋》 。王曾交卷后,其中有“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织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赏,擢为第一名,这样,青年王曾便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
捷报传回王曾的故乡,官民俱引为千载难逢的荣耀 。青州知州特地去他的故里,给挂上“三元坊”的金匾 。好事者则绘以桂圆、荔枝、核桃各三枚合成的纹图,取圆谐“元”,而寓三数,意为“连中三元” 。
连中三元的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传统寓意纹样 。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辟铜钱或三个元宝米表示 。寓意“连中三元” 。清代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街,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
连中三元指的是哪些啊连中三元是指的哪三元?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到清朝废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第一步,书生要参加院试,录取的被称为“秀才” 。
第二步,秀才要参加乡试,录取的被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 。
第三步:举人要参加会试,录取的被称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 。
第四步:贡士要参加殿试,明清时要来北京赶考,其清朝雍正以后,殿试的地点在保和殿,皇帝亲自主持考试 。录取的被称为“进士” 。其中:鼎甲三元(状元,榜眼和探花),第一名称为“状元”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
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皇帝会重用为“大学士”及“殿前行走” 。
补充 - 4个月前
清代殿试:
清代科举考试分为四级 。按规定一般士子不论年龄大小,凡未取得国家正式学校学生资格的,统称为“童生” 。童生先经过县一级的考试,考中即为“秀才” 。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的“乡试”,考中的称“举人” 。举人即成为国家在编官员,享受国家俸禄 。举人进而参加每三年一次在京城由礼部举行的考试,称“会试”,考取者成为“贡士” 。考取贡士的人,同时要参加“殿试” 。
殿试一般在四月二十一日左右举行,皇帝钦定考题,亲自在保和殿主持考试 。殿试后,根据成绩,将参加考试的贡士分为三个等级,称“三甲” 。一甲称为“进士及第”,只有三名,头名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称“探花”;二甲称为“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称为“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
按封建礼节,参加考试的读书人,考中后就可以称为该主考官的门生 。殿试是皇帝主考,所以进士们就是天子的门生 。很显然,科举考试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殿试更直接是皇帝网罗天下读书人的手段 。进士考中后,皇帝都授给他们相当的官职 。一般是状元先到翰林院(国家最高文化机构)任修撰,榜眼、探花任编修,其他进士任庶吉士等 。到三年任满,皇帝大考翰詹(“詹”,指皇帝的文学侍从詹事府官员),按成绩分别任委 。有的成为地方官吏,有的成为地方大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