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出国留学事件名称( 四 )


1919年4月24日 , 詹天佑因病去世 , 年仅58岁 。他在世上的时间不算长 , 但在中国铁路史上做出的贡献 , 却是十分巨大的 。
科学家詹天佑的故事21905年8月 , 京张铁路正式开工 , 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 。詹天佑带着测量队 , 身背仪器 , 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 。一天傍晚 , 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 , 刮得人睁不开眼睛 , 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 , 填个测得的数字 , 就从岩壁上爬下来 。詹天佑接过本子 , 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 , 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 , 测量队员回答说 。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 , 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 ,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 。”接着 , 他背起仪器 , 冒着风沙 , 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 , 认真地复勘了一遍 , 修正了一个误差 。当他下来时 , 嘴唇也冻青了 。
不久 , 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 。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 , 山峦重迭 , 陡壁悬岩 , 要开四条隧道 , 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 。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 , 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 , 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 , 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 。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 , 又加快了工程进度 。凿洞时 , 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 , 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 , 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 , 与工人同挖石 , 同挑水 , 一身污泥一脸汗 。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 , 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 , 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 , 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 , 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 , 詹天佑独具匠心 , 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 , 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 , 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 , 降低了坡度 。列车开到这里 , 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 , 一拉一推 , 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
科学家詹天佑的故事3詹天佑8岁那年进私塾读书 , 他天资聪慧 , 求知欲强 , 可是在这里 , 塾师所讲的都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 , 老是“之乎者也”“天地君亲师”一类陈旧腐朽的东西 , 枯燥无味 , 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 。詹天佑对这一套腻烦透了 。
他最感兴趣的是工程、机械等新知识 , 他用泥巴捏火车 , 做机器 。身上老是装着小齿轮、发条、螺丝刀、镊子等等 , 一有空就摆弄着玩 。小伙伴们都称他是“机器迷” 。
一天 , 小天佑对他家的闹钟突然发生了兴趣 , 他想 , 这个方方的东西为什么能滴嗒滴嗒走个不停?为什么它能按时响铃?为什么它能始终这么均匀地走?家里的大人都有事出去了 , 小天佑决定要打开这个宝贝匣子 , 看看其中的奥秘 。他把闹钟拿到隐蔽的地方 , 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 。他自己的脑筋也动开了:这一个零件是干什么用的?这一个零件和那一个零件为什么咬合在一起?那一个零件是什么力量使它摆动起来的呢?拆着 , 思考着 , 一直到把整个闹钟拆到不能拆为止 。一大堆散碎的零件怎么按原样装起来呢?詹天佑凭着他那良好的记忆力 , 居然一件一件装好了 , 他也弄清了闹钟的构造与原理 。
1871年 , 清政府派我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容闳负责筹办幼童留学预备班 。11岁的詹天佑听到后恳求父母让他参加考试 。因为家贫 , 正在为詹天佑前途而忧愁的父母一听说是官费 , 便欣然答应了 , 但是他们又担心詹天佑年纪太小考不取 , 可詹天佑满有信心地说:“保证马到成功 。”考试结果一公布 , 詹天佑成绩优异 , 名列前茅 , 被录取为第一批出国留学的预备生 。
1872年 , 第一批留洋学生共30人登上征程了 , 詹天佑第一次乘轮船、坐火车 , 对这些洋玩艺非常着迷 ,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制造火车、轮船?他心中顿时有一种羞辱感 , 他下定决心 , 一定要发奋求学 , 用科学来振兴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