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下节气是什么意思( 六 )


我省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 。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 。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 。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
立夏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 。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 。《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 。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 。
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 。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 。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为75至100米 。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 。
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 。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
小满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 。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 。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 。盆地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 。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盆地中部夏旱更为严重 。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 。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 。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 。川西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
芒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 。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 。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 。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
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
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 。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
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 。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 。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