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长期两地分居对感情有影响吗

很显然,夫妻俩地分居,弊大于利 。谨以张勤文集:<<我想有个家>>这篇文章来说明“利”与“弊”的话题 。在我所听过和唱过的歌曲中,最能打动,最不能让我忘怀的是潘美辰<<我想有个家>>,“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惫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每当听到这里,我会泪流满面,内心深处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冲动,我记得发小小兰曾经说过:家是最温馨的港湾,那里有自己最爱的人,和最爱自己的人 。那一束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掉彼此心灵上的冰雪寒霜,一缕温馨等待的灯光,可以照亮对方的路程,下班回家一杯清茶,递上拖鞋,共进晚餐的愉悦,诉说工作的不快,生活的烦恼,携手相牵漫步在小区的林荫小道,走啊走,走不完的路,看不尽的风景 。穷是一天,富是一天,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过法,”良田万倾,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 。也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可现在的社会,不像我们这代人,那么单纯和专一,视情和义至高无上,与所受的教育不同,身处的环境有异,存在“代沟”也无可厚非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蛮无奈”的真实写照,书写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忧伤,凄美的“距离产生美”的故事 。报社原来有一同事,先生在北京开了一家公司,长期分居令俩人都觉得别扭,相思之苦是常人体会不到的 。于是,她毅然决然的辞职,去了北京,放弃了编辑部主任的岗位,丰厚的工作待遇 。
现实生活中听过和见过异地恋的结局,95%的最后都分开了,涉及照顾老人,子女教育,患病在床等家庭生活一系列问题,我还有一个朋友,结婚一年后,女方随单位去了深圳工作,他在武汉,朋友下班后,晚饭过混,要么一份盒饭,一瓶啤酒,或者是一盘煎饺,一碗绿豆汤,然后到公园去玩,跟熟人聊天,唱歌,不到11点钟不回家,电视成了催眠曲 。半年后,他与一位女歌友走到了一起,对方也是丈夫经常在外出差,三,五个月才回趟家,甚至半年,几天后又走了,所以,给双方出轨创造了机会 。朋友说“一个人怪无聊,白天还好,下班回家冷火炊烟,没人说话,买菜做饭,弄给谁吃,沒味口” 。我非常体谅他,人是有七情六欲的,说话也是一种倾诉的方式,夫妻之间,不能缺少沟通 。我想起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例子,不胜枚举 。是的,长相厮守未必就能感情稳固,可我认为,起码概率要高一些,我记得,原来政策有照顾夫妻关系,解决异地分居,可以调换工作岗位,有的是单位出面,有的是自行寻找,政府也经常举行一些调换赶集会,目的都是一个,稳定社会,固守家庭长城 。当我终于明白我要寻找的那个家在哪时,灯火阑珊处,站在窗帘旁那个等待我的人 。热茶热饭,共进晚餐的情景,哪怕是青莱萝卜,也吃得津津有味,我才真正懂得了“人”字为何由“两划”组成 。
恩爱的夫妻,是从大量的生活细节中逐渐生华感情的 。头疼脑热、伤风感冒,需要有人照料;逛街购物有人陪同,换件新衣服,美容养颜也有人欣赏和夸奖 。这些不可或缺的生活花絮,丈夫不在身边,自是无法亨受和体味的 。缺失方显金贵,要想得不到,自然多烦恼 。
两地分居,日思夜想 。小别胜新婚,激情只一阵 。情感的苦楚与关爱的缺失,使两地分居的夫妻饱偿了生活的乏味与艰辛 。
我的小表妹是军婚,丈夫在部队是一名连队干部 。小两口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但离多聚少,倍感煎熬 。生活中,他们最打怵就是火车站,因为那是他们经常分别流泪的地方 。每年一次的探亲假都是情感的折磨 。假期临近结束时候,都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安 。一想着马上又要分开,大人孩一起掉眼泪 。
我身边还有一位老工友,妻子在老家上海工作 。八十年代就开始找人调动,一直也没调回去 。舍不得丢了工作,只能两地分居 。这些年老友始终是住在单位的职工宿舍,直到前年办了早退,夫妻才得以团聚 。天南地北,长期两地分居,彼此欠磨合 。回家后他与妻子经常口角,生活中相互极不适应,衣食住行处处都有尴尬,调整了很长时间才顺过劲来 。
两地分居,是无奈的事 。为了生存,也别无选择 。每对夫妻都渴望天天腻在一块,可毕竟条件所限,困难只能自己忍受克服 。谁受罪谁知道,苦闷都藏在自已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