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金锄头,意思是讽刺对方井底之蛙,目光短浅,被贫穷限制了想象 。
皇帝的金锄头,该梗来源于一个段子:古代有两个老农民畅想皇帝的奢华生活,一个说:我想皇帝肯定天天吃白面膜吃到饱!另一个说:不止不止,我想皇帝肯定下地都用的金锄头!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种井底之蛙式的思维方式,可以理解为贫穷眼界限制了想象 。比如,你以为富人很快乐吗?富人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 。
“农民在yy皇帝耕田的锄头是不是金子做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没文化见识太低,农民只知道用锄头耕田,所以觉得皇帝也耕田,只是用的金锄头 。有个故事说的和这句话差不多,说一个挑大粪的中大奖了,人家问他想做什么,他说要打个金扁担,继续挑大粪 。
《八大改行》:马三立只留下一番,郭德纲使全八番恐怕已成绝唱传统相声《八大改行》,从内容上看属于歪唱柳活的范畴 。这段相声的原始作者钟子良,是陈子贞的岳父、陈涌泉的外祖父 。有说法称钟子良师承恩绪(马三立外祖父),但根据孙福海等人的说法,钟子良终生没有被列入相声师承,倒是他的女婿陈子贞被明确记载是由“万人迷”代拉,成为恩绪的徒弟 。但大概正由于岳父钟子良的关系,后来陈子贞跟张寿臣结拜称弟兄,在辈分上自降了一辈,于是他的儿子陈涌泉就拜了寿字辈的谭伯儒 。
《八大改行》,顾名思义就是讲述八个不同曲种的民间艺人因故不能演出,但迫于生计只好改行养家的故事 。在过去,艺人改行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国丧”,也就是皇帝驾崩后的一段时间内,民间艺人不许演出,“不让动响器” 。比如《清史稿》记载,顺治帝驾崩时“王公百官斋宿凡二十七日,过此则日哭临一次,军民除服 。音乐、婚娶,官停百日,军民一月”,后来这个“停音乐、婚娶”的期限,偶尔出现过变化 。
即使是普通的相声爱好者,也能大概想见《八大改行》这段相声在创作方面的难度,因为他需要创作者对其中涉及的兄弟曲种非常熟悉,对砸挂的艺人的艺术特点,也要了如指掌 。同时,还得兼顾观众的知识范围 。
有一则广为流传的笑话,说有三个兄弟在耕作间歇闲聊,老大异想天开,好奇皇帝是否也需要锄地 。老二说道,皇帝肯定也锄地,一定使用的是金锄头 。老三顺着老二的思路脑补,说皇帝使用金锄头,一次能锄十垅地,一天能锄上百亩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皇帝的金锄头”来形容被见识限制思维的现象 。
再比如我们现在读《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会发现书中很多官职等名词和节日习俗、 社会 风貌等等,多是成书年代的,而不是故事中的年代的 。这未必全是因为说书人知识水平的问题 。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不是传统相声主动脱离了 社会 ,而是后续的从业者没有能力随着 社会 的发展对传统相声进行适度改编,以迎合时下受众的认知 。
《八大改行》自诞生之日起,经过数辈相声演员不断加工,已经远远不止八番 。而这段相声最初的版本如何,怕也难以查考了 。但总的来说,还有脉络可循:
京剧花脸改行卖馄饨,卖西瓜;
京剧老生改行卖馒头(也有麒派老生周信芳卖包子的),卖硬面饽饽,卖豆汁(也有拉洋片的卖豆汁的);
京剧武生改行卖包子,拉人力车;
京剧青衣改行卖晚香玉;
京剧老旦改行卖青菜;
京韵大鼓演员改行卖粳米粥;
莲花落艺人改行卖切糕;
唱梆子老生的卖酸梅汤;
评戏演员缝穷 。
随着时间的推移,段子中涉及的人物一直在改变 。比如据说最初的版本里砸挂的京剧花脸是金秀山,而到了马三立年轻时使这块活儿的时候,已经改成砸挂金秀山的公子金少山了 。
马三立先生先天条件不好,但据说怹“三十来岁时经常使《八大改行》” 。如今能见的资料里,似乎是在某场演出返场的时候,七十来岁的马三立使了“李多奎卖菜”一番 。有趣的是,在这一段表演中,马三立似乎还不忘占一下搭档王凤山的便宜,当唱到“吆喝了一早晨无人来买 。娘的儿啊~”的时候,扭脸看王凤山 。这一段如今只剩一段录音流传,但两个加起来一百四十来岁的老头在台上使“伦理哏”的画面,光是我们自己脑补,都能乐出花来 。
虽说名为《八大改行》,但目前还能找到录音、录像资料的,能一次说全这段作品的不多 。
侯宝林把《八大改行》分割成两段,一个是《改行》(刘宝全、龚云甫和金少山) 。另一个则是《卖包子》(抓髻赵、金少山和周信芳),算是一共五番 。
- amt和mt的区别是什么
- 有没有类似魔神艳传之类的小说啊
- 有没有类似虐殇的小说啊
- 怎样清洗口香糖残胶
- 有没有类似飘渺神之旅的小说
- 黄头发的妹妹是什么意思
- 有没有类似麒麟的小说..
- 有没有类似千金裘的小说
- 观致5加油口怎么打开
- 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