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三 )


可以说这三个人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米勒是领导,厄本是老百姓,瑞恩是榜样 。进一步说一个军队是等级分明的,就似一个社会 。一个社会中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会成为士兵努力的目标 。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本片开始用了40分钟左右的时间描写了诺曼底登陆的血腥场面 。但这并不代表本片就情节拖沓了 。正相反,本片从开场的血腥中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而影片中从不同人口中经常可以听到意思相同的一句话"完成任务,就可以回家" 。在我看来,40分钟的开头以及这一句话很好的展现出了士兵们的心态:想让战争快点结束,和家人团聚 。毕竟谁都不想在如此残酷的战场上多待一分钟 。但德军却似一只困兽,尽管已经是强弩之末,但还可以作困兽之争 。此时可以说是两军意志的比拼,作为军队的领导人当然知道稳定军心,提升士气的重要性 。于是他们想到了树立榜样 。而这个榜样就是"瑞恩" 。既然树立榜样的力量是如此之大,那么,拯救榜样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拯救瑞恩就是为了弘扬瑞恩的精神,为了让士兵们感到政府的关怀,找到自己的目标,提升一个由士兵组成的社会的力量 。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800字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800字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800字,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很多人在面对影片里面的故事很容易感同身受,而产生非常多的感慨,不少人会将感慨看写成观后感,一起看看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800字 。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800字1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当我经历了那血肉横飞、支离破碎的二十五后,我以为我明白了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坚持正义我们活着,就是为了铲除奸恶 。当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冲上那名叫诺曼底的法国海滩与德国人作战时 。我脑中想到的是中国古贤们所谓之“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思想,是近代革命者“抛头颅,撒热血”英勇就义的伟大精神 。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流血牺牲,为的是全人类的安宁与和平 。依然活着的战士和倒在海水与沙滩上的尸体一样值得我们尊敬 。
然而,我错了 。当我看到那位在两天中被战争接连夺去三个儿子的老母亲瑟瑟发抖地倚靠着门边时当我看到原本挂在战士脖颈上,代表着他们生命的金属牌洒落满地时,我意识到:我错了!任何一个人都没那么伟大,任何一个人都恐惧死亡 。生命的脆弱不仅仅体现于它能那么轻易的被打碎,更在于我们对于这种脆弱的强烈恐惧 。为什么要派遣一组战士去寻找那一个名叫瑞恩的大兵?因为他是那位老迈母亲仅存的一子 。答案简单但却真实 。生命的维系,需要以生命的价值来换取 。或许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此:我们恐惧死亡,但我们更恐惧自己所关怀、热爱的人被夺去生命!
可是,我又错了 。错在以偏概全,错在有失偏颇 。直到影片后半程才终于出现的大兵瑞恩,在上级命令他离开战场的前提下,坚持留下完成任务,与战友们在一起带领着自己的小队历经了生死考验的米勒上尉,在即将完成使命时,却决定战斗,用自己受伤的躯体与一支手 枪,阻击敌人的坦克 。还有其他那些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战士们 。他们大义凛然,勇不畏死 。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神经与肉体?是什么使他们即使为之抛却生命,也无怨无悔?其实,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与思想 。而在“那一刻”来临时,他们又都成为了英雄,成为了同辈中最杰出者 。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由于境遇的不同“那一刻”也都不竟相同 。或许会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或许只是一个落水的儿童……但我们每个人的生之价值,决不会体现在那日日重复普通又普通的三餐一宿之中 。它只会在我们一生中所仅有的几次,甚至是唯一的一次“那一刻”中闪现,而平时我们只是普通人 。
当我最终看完这部影片时,留于脑中记忆最深刻的,再不是开场的那二十五分钟 。而是已经受伤的米勒上尉依靠在残垣断壁上,无力但却坚定的举起手 枪向德军坦克射击的镜头 。
还记得他战前的职业吗?而“那一刻”他已成为英雄!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800字2《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直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在某个程度上是因为不能接受那血腥的战争场面,而这一部战争片,它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
这部影片主要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时,米勒上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 。因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 。马歇尔将军怕这颗独苗再出意外,使伤心的母亲绝望,于是做出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唯一的儿子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 。8 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战火的洗礼和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战争中受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