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读后感( 二 )


巴尔扎特用他那锋利的笔,把这两个女人的卑鄙心理、虚伪的面孔、惨无人道的行为揭露的淋漓尽致 。这两个女人简直就是当时社会中无数妇人的缩影 。巴尔扎特以小见大的笔法用的恰到好处 。
高老头为女儿献出了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 。其实,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想让女儿们快乐的生活,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小的愿望而已,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心愿 。父母对孩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让孩子茁壮成长,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你的笑容,永远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
《高老头》读后感3看《高老头》时总是不能流畅地读下去,总是要反复地品味,因而也想到了很多,也许是因为巴尔扎克犀利的语言,也许是击中要害的深刻 。
在书中,最感触或者说最让我震惊和愤慨的是“他也只能是个父亲”这句话 。不是我煽情,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很心疼,为高里奥难过,我找不到别的词来表达我的感情 。
这样一个简单朴实的句子,揭示了高老头的命运,然后他的爱刺痛了读者 。父亲的爱可以无限放大,两个不讲道理的女儿可以被他不讲道理地爱着,但情感是没有办法甚至没有需要来控制的 。北里志所控制的情感可能是理智的,但被理智所束缚的情感同样是痛苦的 。
也许这个故事最悲哀的部分是,高老头在树林里的最后结论是:“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可以买到女儿”,以及“既然做了父亲,就应该永远有钱,应该能驾驭女儿,就像会驾驭劣马一样” 。
高老头“醒了”,因为他太痛苦了 。拉斯蒂涅克、伏脱冷、伏盖太太的所有房客,甚至两个没有道德的女儿和生活在不堪世界的每一个人,眼睛都是明亮的,可以看清黑暗的一切 。火可以找到纯洁心灵来利用,也可以任其继续黑暗,虽然悲剧之后,大家又会恢复麻木不仁的状态 。也许只是因为看得太清楚,所以更痛苦,为了减轻痛苦而变得麻木,所以更悲惨,所以更难以忍受 。
遭受重创后,有两种结果 。无条件地接受一切,适应一切,麻木,像大多数人一样,能在这个不堪忍受的世界里找到生存的方法,无论多么肮脏或者奋起挑战和抵抗这个世界,就像伏脱冷一样自由自在 。
《高老头》读后感4拉下晚霞的帘,推开黄昏的窗,深吸一口气,感慨人生沧桑 。
伟大的父爱在金钱下是那般一文不值 。
在那个年代,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只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的感情 。
对于金钱所腐蚀的父爱,剩下些什么?叹息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我未尝想过,在金钱与父爱的抉择中她们毅然选择的是金钱 。极端利己主义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 。高老头的财物被榨干,终被抛弃,落得家破人亡 。原来,金钱下的溺爱如此令人心碎 。
他生前的光辉带着痛苦与回忆,永远藏在那座孤独的坟墓中 。
一味的顺从只是悄然的放纵,换回的也终究只是背叛 。
高老头依旧坚持着,坚持一如既往爱着她们,没有理由,也不存在是否值得,也许,在他心中,这便是爱 。
故事发生在过去,而却影响着未来 。
放眼看看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同样是爱,诠释在不同的年代,又有何差异?同样是子女,接受着相同的呵护,又有何分别?同样是父母,给予这无私的关怀,又何异于高老头的执迷不悟?
人们常说,这是社会风气的产物 。是呵,社会源于人,用于人,归根到底这依然是人自身的`问题!人性在某个方面的缺失,才是导致一切社会问题的罪首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高老头》读后感5《高老头》以1819至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了两个平行而有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女儿们抛弃,悲惨的死去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向歧途 。小说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与伏脱冷的故事 。作家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舞台描绘了一幅幅巴黎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展现了法国金融资产阶级当政时期的金钱关系和金钱对人心的腐蚀,暴露了金钱势力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亡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贵族阶级的必然死亡,真实的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特征 。
高老头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人物,尤其是关于他爱的描写 。他原是个面条商,大革命时期靠饥荒成为了暴发户 。妻子死后,他对两个女儿极尽宠爱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她们身上,满足她们的一切要求,让她们从小就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 。并把财产给她们作陪嫁,自己却住进寒酸的公寓 。在两个女儿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像柠檬一样被榨干了”,并被女婿拒之门外 。一文不值的高老头最后贫病交加地躺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等死,两个女儿竟瞧都不瞧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