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是昏君吗

1、有人认为他怪诞无耻,为世人所诟病,但是也有人认为武宗追求个性解放,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是极具个性色彩的皇帝 。正德十六年三月去世,死后葬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
2、明孝宗去世后,15岁的武宗即位,次年改元为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在刘瑾的引导下,玩得越来越离谱 。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建了许多店铺,后宫搞得乌烟瘴气,急坏了当朝的大臣们,由于弘治时期政治还算清明,给武宗留下了一套非常刚正廉洁的大臣班子,这些人不顾身家性命,联名上书请求严惩八虎,武宗刚刚即位,还缺乏驾驭群臣的能力,见到如此声势浩大的进谏,有些支持不住,想与群臣妥协,除掉八虎,第二天他惩治了首先进谏的大臣,内阁成员谢迁、刘健以告老还乡相威胁,但是被武宗欣然批准,群臣失去了领头人,只好做罢 。
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是昏君吗?不算是 。舆论权掌控在士大夫手中,历史也是由这些人书写的 。
正德皇帝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主张,这跟文官的行政理念十分冲突,也对文官的政治制度造成冲突 。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于是他们会对正德皇帝进行掣肘和管束 。在这种情况下,正德皇帝没有人可用,不仅仅因为他生长在内宫深处,还因为文官不会站在他那一边 。所以,正德皇帝只好任用从下就陪同在他身边的太监和文官的对立阶层的武将 。而这些人,又是有道德问题的人,也就是小人 。皇帝任用小人,自然就是昏君了,其实,正德皇帝成为昏君一半也是逼出来的 。
正德皇帝的意愿和理想是建功立业,让整个国家运动和振奋起来 。这从正德皇帝自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可以看出来 。而正德皇帝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行政,因为文官会进行掣肘和管束 。因为文官观念跟这个皇帝冲突了 。文官通常不会跟皇帝站在一边的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和利益 。文官要的是静,国家应该维持稳定,因循旧制,不能随便改动祖宗成法,特别是对向外挑起战争,更是避讳 。在这种情况下,正德皇帝只好带领一群太监和武将,突破正常行政秩序,采用特别的违背常情的做法,力排群臣的阻扰,前往塞外征伐蒙古 。
另一方面,正德皇帝感到自己无事可做,事事受文官限制,所以心中感到非常怨愤 。而且文官一向要把皇帝教导成明君典范,一举一动都要有帝王风范,要符合儒家伦理道德 。这种管制、束缚,又让好动、个性极强的正德皇帝十分反感 。所以他处心积虑要逃脱内宫,去外面放纵,发泄自己的压抑;处心积虑在皇宫寻找各种玩乐,建立由太监组成的军队,建立豹房,在里面醉生梦死 。所以正德皇帝为了发泄不能有所作为、被文官压制管束的苦闷,又为了跟文官对他的期望作对,干脆就反其道而行,放纵自己,恣意妄为,甚至做一些荒诞的事情,让人无法理解 。
当然,这也跟正德皇帝的个性有关 。正德皇帝本来是个好动、个性极强的人 。注定他不能受各种繁文缛节、礼仪规矩的层层束缚,所以他无情地破坏它们,嘲讽它们 。而这些在当时都是人们普遍遵守的,不容丝毫触犯的 。这样,正德皇帝在当时就成为了一个异类,成为了一个非常荒诞的皇帝 。他被人批评为昏君是自然的事,就是现在,我们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也免不了会对正德皇帝的行为不予理解,并且说三道四 。
正德皇帝的这种行为跟后来明中晚期的个性解放的人群非常相似,也是好动,贪图享乐,追求自心的向往,追求真性情,破坏礼法的严肃束缚 。甚至可以说,正德皇帝是其后明朝个性解放的先导 。
一下子就说了这么多,意在说明,正德皇帝被认为昏君,完全是出于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 。跟历史上真正的昏君对照一下,你会发现正德完全没有称为昏君的资本 。只是因为正德跟当时的主要是文官的传统观点对立冲突,行为思想也跟当时严格的礼制冲突 。这样正德只得被认为昏君,因为没有人能接受和理解他的新异的思想 。这个传统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伴随着这个强势的文化习见,正德皇帝自然被定义为昏君 。
明朝正德皇帝是昏君么正德(帝)指的是明武宗朱厚照.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看似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同时武宗又处事刚毅果断,弹指挥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应州大败小王子,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亲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于艺妓,个性强烈,为人却又十分平和,浑不似一代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