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父亲受益于仕途经济,为何林黛玉从不劝宝玉也去追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史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被宝玉抢白 。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
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原来林黛玉……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这段话,常常被视为宝黛精神上高度一致的证据 。
林黛玉的父亲受益于仕途经济,为何林黛玉从不劝宝玉也去追

文章插图
第三十六回,宝玉挨打养伤 。
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亦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
这里说到“宝钗辈”,意思是说,宝钗等姐妹们都曾经劝过宝玉读书入仕的话,结果宝玉把她们都骂作国贼禄鬼 。
而林黛玉,是独有的一个“自幼不曾劝他立身扬名”的人,所以他深敬黛玉 。
林黛玉的父亲受益于仕途经济,为何林黛玉从不劝宝玉也去追

文章插图
事实上,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就是科举出身,曾经中过探花,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
林家祖上袭过列侯,如果在苏州以前也曾有个护官符,那么林家八成也是榜上有名 。林家跟贾家一样,虽然有世袭的爵位,却有随代降等的忧患,袭了四代就要停止了 。贾家到了贾蓉已经是第四代了,子孙又不争气,没有在政治上得力的,封建时代升官与发财紧密联系,贾家子弟没有占据朝中要职,于是贾家“内囊尽上来了”,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能维持一个体面的排场,但也已经是末世 。
可是林家跟贾家不一样,因为林家有林如海,他能考中殿试第三名,拥有天子赐花、琼林赴宴、御街骑马的殊荣,这个起点非常高 。因为有了林如海这个学霸的出现,林家既是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通常科举是寒门子弟跳龙门的捷径,凭本事考上来的官自然看不起受祖宗荫封的官二代们,然而钟鼎之家却又看不上那些凤凰男,书里说“傅试原是暴发的”,觉得这些人没有家族底蕴 。
林如海这样两者兼具的人物是最难得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好出身 。
林黛玉五岁跟着贾雨村读书,一年的功夫,已经读完了《四书》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宋朝理学家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后来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朝廷便将朱熹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到元代延佑年间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 。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 。
林如海因为无子,将黛玉当作儿子养,所以自幼就给她读了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 。黛玉继承了学霸父亲的优良基因,“一肚子文章”,闺房布置有如读书公子的书房 。
林黛玉的父亲受益于仕途经济,为何林黛玉从不劝宝玉也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