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黛玉入贾府几年后,贾政还在嘱咐宝玉的塾师先把四书讲透,说明宝玉那时还没太读明白《四书》 。可见两人学习能力的差异 。
而宝玉自己虽然不爱读书,但对《四书》还是很推崇的,他对探春说,除了《四书》之外的书,杜撰的太多 。他焚书,也只留下了《四书》 。这说明,他对儒家经典相当尊重,决不是真正的封建礼教叛逆 。他与黛玉在三观上是相合的,他们的三观也是符合传统礼教的 。
【林黛玉的父亲受益于仕途经济,为何林黛玉从不劝宝玉也去追】宝玉所反对的是追求仕途,为了升官发财而进行功利性的读书考试 。而黛玉,虽然是探花的女儿,却从不劝宝玉追求科举仕途 。要说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 。
从浪漫主义的角度说,就是前世因缘 。
黛玉前世是灵河岸边绛珠草,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所以发愿陪他下凡,用毕生眼泪偿还他的灌溉之德 。神瑛侍者下凡,就是宝玉 。黛玉要向宝玉还泪,其实就意味着要偿还他一生的深情 。
也就是说,黛玉是命中注定要爱上宝玉的,无论宝玉是什么样的条件 。哪怕他是薛蟠孙绍祖那样的浊物,她也会爱上他 。所幸,宝玉是个文雅温柔的美少年 。而他唯一的原则性问题,就是人生追求不符合家族期望 。可是这对于黛玉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她爱宝玉,所以能无条件接纳宝玉的一切,哪怕是比这更严重的缺点,她也能接受 。而黛玉的可爱就在这里 。
爱一个人的优点,那叫偶像崇拜;而连缺点也能爱,也能接纳,才是真正的爱情 。
文章插图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说,黛玉不劝宝玉追求功名,因为她最了解科举仕途的本质 。
我们看看那些曾经劝宝玉立身扬名的女孩,包括宝钗,湘云,袭人,可能还有探春之类 。可是,这些女孩子,她们的血亲中有哪个男子真的曾经从科举获得了好处吗?并没有!
也正因为没有,所以她们把科举的好处无限放大了 。
薛家买卖日衰,史家家道中落,贾家内囊尽上来了 。如果她们的家族中能有一个子弟此时中举做官,像林如海那样使末世家族重新焕发生机,那该多好!
文章插图
而林黛玉,因为亲历了做官父亲的生活,反而不太把功名当回事儿了 。
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清代巡盐御史,自康熙以后或从内务府直接选任,或者由其他职位上的内务府出身的官员兼任,虽均加监察御史衔,但一般使用原官品级 。其职责主要是收缴盐税,并监督盐商的专卖,因为是钦差大臣,虽然品级按照原官,但实际地位与一品大员相差无几 。这个差事绝对是当时的肥差,只有皇帝的心腹才能担任 。
东汉以来,“兰台”或“兰台寺”逐渐成为御史台(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称,同时“兰台”也被作为史官的代称 。唐代时,“兰台”还成为秘书省的别称,并一度存在“兰台大夫”的官职 。《红楼梦》中林如海担任的兰台寺大夫,有研究者认为当指都察院御史 。清代的都察院初设承政1人,左右参政各2人 。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左都御史,参政为左副都御史 。三年规定左副都御史满、汉各2人 。五年则定左都御史满、汉各1人 。右都御史,为总督兼衔 。右副都御史为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兼衔,都不设专员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主管官员,《清史稿·职官志二》说:“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参维纲纪 。”这个职位是言官,权力不小,百官敬畏 。
林如海所任的兰台寺大夫,大约在三品到五品之间,而状元的初授官才是从六品修纂,还得在翰林院干满三年才能散馆另授职务 。如果要林如海在短短三四年间从六七品官升到都察院御史,并且得到皇帝超出一般的信任,得到巡盐御史这样的肥缺,理论上不太可能,毕竟《红楼梦》不是《鹿鼎记》 。所以,林如海应该是少年中举,之后一步步凭借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以及非同一般的机遇,又经过多番历练,才能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升到这个人人眼红的位置上来 。
但是,权臣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多少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摆平,多少利益计谋需要筹划运算,虽然林如海才智过人,但案牍劳形、钩心斗角的生活是免不了的 。
常年放外任的他八成也有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的漂泊之感,就算是荣显已极,他又有多少时间陪伴老婆孩子呢?黛玉幼弟夭折,母亲英年早逝,大概多少也与这种漂泊的生活有关 。古诗说“悔教夫婿觅封侯”,为何要悔?因为工作狂的男人是很难顾家的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为了追求更高的事业目标,走仕途的男人不得不牺牲一些天伦之乐 。对于敏感多情的女子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不是她们想要的 。她们要的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
- 无公害油菜的特点
- 为什么在古代一个将领的能力能决定战争胜负你怎么看
- 知不知道优酷的历史记录怎么删啊
- 知茶是不是一种茶叶的名称
- 祝福长辈的生日祝福语
- 适合学生的面膜
- 知耻而后勇的前一句是什么
- 护肤品痒是不是太缺水
- 知耻后勇的意思
- 17岁开始敷面膜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