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的确切含义有两个 。分别是:
1、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
2、在至善之前停止 。“止”即“停止,克制” 。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始终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难道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 。所谓的至善,即要懂得停止和克制 。
止于至善 。
解释:止指达到;至指最,极 。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
出自:《礼记·大学》 。
原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例句:1、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
道理: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 。止于至善,在人性的层次指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由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
“止于至善”到底是什么意思?止于至善的意思是: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达到;至:最,极 。
1、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2、译文: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3、近义词:登峰造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
4、反义词:毫无是处、漆黑一团
5、词类:汉语成语
【止于至善的确切含义是什么】6、出处:西汉·戴圣编《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
扩展资料
对“止于至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止于至善”本身的意义,第二要结合三纲来理解,第三要结合八目来理解 。也就是说,要结合整个《大学》来理解,这才能完整反映此训的原初意义,才能在此意义上开出时代性的新释 。
首先要明了“止于至善”本身的含义 。历史的解释虽然表达有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要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 。
其次《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 。首先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亲民两纲是达到止于至善境界的方法,也是两个不同的阶段 。明明德,指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之后,还要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这就叫“亲民” 。
最后应该结合八目来理解“止于至善” 。八目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目的核心在于修身,而基础在于格物 。由格物而达到对于知识、智慧认识和掌握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含义止于至善的意思是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
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yú zhì shàn,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止于至善造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3、公司责任:社会公司家庭个人共赢工作风格:止于至善追根究底 。
4、故正心之功不在他求,只在诚意之中,体当本体明澈,止于至善而已矣 。
5、运动精神的最高原则为不断跨越极限,追求止于至善 。
6、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是益而益电器事业永续经营的方向 。
7、物格知至,则良知之被推往极致,则为止于至善之效验 。
8、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世间便同时变成凝固的东西了 。
9、民,在止于至善 。宋儒朱熹将亲民改为新民,并作解说 。
- 止字结尾的成语
- 甲醇锅炉
- 五芳斋肉粽的做法和配料
- 狼牙山在哪个省哪个是哪个县哪个村,狼牙山是哪个省的
- 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樟脑丸有无味的吗?
- 暮色的拼音,暮色的读音?
- 三国后面是哪个朝代,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个朝代的吗?
- 为你解冻冰河,为你做一只扑火的飞蛾,有一首歌中间唱的是为你唱的这首歌
- 怎么获取好友的蚂蚁能量
- 怎么去除暖瓶盖的木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