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出演的场景有一个叫做博喻学校的是什么电影

邓超演的叫做《银河补习班》 。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 。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马飞面临学业问题,尽管在学校看来儿子没有可塑之处,但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阎主任和马皓文立下赌约,打算用一个学期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学渣也是可造之材 。
亲马皓文是知名建筑设计师,有一个儿子的他原本衣食无忧,家庭幸福美满,但在为自己的家乡东沛市设计一座关键工程东沛大桥的这项目上,被设计院自己的徒弟坑害,大桥坍塌,自己替全单位的人背了黑锅,锒铛入狱,错过了孩子7年的成长关键期,再次归来时,妻子改嫁,孩子的继父找关系安排到了据说是东沛市最好的学校:博喻学校 。
马皓文没有苦口婆心地劝说,抑或慷慨激昂地动员儿子去拼命学习,而是让儿子看到,自己只用一个简单的连通器原理,就可以帮别人解决工程难题,2分钟内赚到800元钱——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这就是赢得尊重的方法 。他鼓励儿子在成千上万种职业中选一个:从兴趣出发,为梦想努力 。
几年后,马飞果然成为了博喻学校最出色的孩子,教导主任乞求他参加高考,为学校摘取高考状元的荣誉勋章 。马飞却淡然拒绝,提前参加了飞行员招考,沿着他的梦想,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从地球,去到了太空 。
《银河补习班》——中国孩子失去创造力了吗?你为什么读书?“
“因为要考清华北大” 。
这段电影中在90年代就开始的对话,即使放到现在,我们也太过熟悉,熟悉到不会去思考这份理所当然的背后是什么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清华北大是太多人的终极理想,还需要什么原因吗?
但有一位父亲,在那个时候就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孩子“no”,“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永远不要停止思考,要一直想”“做你最喜欢做的事 。”
由邓超、俞白眉联合执导,邓超白宇等主演的现实主义教育题材电影《银河补习班》已于7月18日上映 。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本是桥梁工程师,亚运火炬手,在圣火传递的当天,他亲手设计并建造的大桥垮塌,因此入狱7年,也错过了儿子马飞七年的成长 。电影展现了从90年代到2019年近30年的时间跨度中,父子二人的成长之路 。电影里的教育背景和所探讨的教育命题,在今天看来,并不因为时代的原因,而显得隔阂,它们真切地延续,并且还广泛存在于当下的中国 。
一场不同教育观念的拉锯战
《银河补习班》和世界电影史那些教育电影有一脉相承的探讨议题,我们很容易能联想起《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放牛班的春天》等教育类影片 。但它又是独特的,每一个从义务教育阶段走出来的我们,从电影中会看到那些熟悉的老师和家长、熟悉的场景,甚至熟悉的冲突和对峙 。那甚至不啻于是当代中国集体记忆的一种 。
影片最引人注目的冲突之一,莫过于出狱后的父亲马皓文和教导主任阎主任立下赌约,马皓文要让班级倒数的“问题学生”、儿子马飞挤进年级前列 。这是一场不同教育观念的拉锯战 。
父亲马皓文的教育做法在当时显得离经叛道,在所有人奉行着”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时候,他带领孩子跑步,上学路上睡草地、“玩电脑”,逃课带儿子去看航模展览 。
“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每天的拉弓就毫无意义 。”在他的启发下,儿子马飞最终找到并实现了当航天员的梦想 。而且,在后来的危急时刻,儿子能凭借着父亲教育“要一直想一直想”的信念,坚持思考不放弃,顺利完成自救,甚至哪怕在广袤的银河系遇到危难,父亲对他的教育也照样起作用 。马皓文身体力行的教育也诠释了,爱的本质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的人格 。
《银河补习班》里有一处惊心动魄的场景,马飞热爱的模型飞机被教导主任摔得粉碎,而反讽的是,此刻背景音是一群孩子们在课堂上朗读韩愈的《诗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不少人的学生生涯中,隐隐约约有这样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影子,他就是“博喻学校“的教导主任阎主任 。他对待学生严苛负责,兢兢业业,最珍视的东西是,办公位对面的墙上挂着的那些密密麻麻的第一名锦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