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年有几个月

古代也是有十二个月,只是每个月份的称谓不同 。
一月: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华月、早春、新正。
二月:女月、杏月、仲春、令月、如月、丽月、酣春。
三月:寐月、桃月、李月、蚕月、桐月、季月、晓春、茑月、樱笋时、桃浪。
四月:余月、槐月、孟夏、阴月、梅月、初夏、正阳、朱明、清和月。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荷月、伏月、季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阴。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兰月、凉月、瓜月、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穷秋、杪秋、青女月。
十月:阳月、孟冬、良月、初冬、开冬、正阳月、小阳春 。
十一月:葭月、仲冬、畅月。
十二月:涂月、腊月、季冬、蜡月、暮冬、残冬、末冬、星回节、嘉平月 。
自古以来一年分12个月,为什么西周金文中会出现十三月、十四月?其实,中国人从古到今对历法的认识和学习,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从一开始历法就很完备,算法就很准确的 。所以实际上,在“西周金文中会出现十三月、十四月”的问题上,只能说当时的观测技术还是有限,数学的计算水平也不高,所以当时的历法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准确 。
在地球上观测太阳的运行周期和月亮的运转,可以发现这两者的运行规律并不是完美地符重叠和相符 。实际上每个太阳的周期基本上都是12个月亮的周期在加上几天,这个日数差异每次都有所不同,所以这个没有规律的差异一直困扰着古人 。当然对于历法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清代初期才真正研究出一套几乎正确的历法,和现在的一年时间相差不大 。
我们翻阅与历法相关的书籍可以知道,月相变化一次的周期大约在29.53天 。我国古代习惯把一年分为12个月,6个大月和6个小月,总共是354天 。太阳和月亮的运转速度不一样导致,月亮运转比太阳年少了将近十一天,如果三年累计下来就是一个多月 。古代人就想到了增加一个月,即“三年闰一个月”的方法来消除这个差异,所以一年出现了十三个月 。
至于西周的十四个月,实际上是因为当时的历法水平不高,星象的观测水平还是有限,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中发展,即使增加了一个闰年,还是无法协调这里面存在的几天差距,所以人民又在年终加了一个月,才可以两方天数一致 。所以,最终出现了十四个月 。
中国古代管一年十二个月份分别叫什么?1、一月
始春、早春、元春、元月、新春、端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岁始、岁首、端月、孟春、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正岁 。
2、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夹钟、仲钟、仲春、仲阳、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竹秋、花朝 。
3、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寎月、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 。
4、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梅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 。
5、五月
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 。
【中国古代一年有几个月】6、六月
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
7、七月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霜月 。
8、八月
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大清月、竹小春 。
9、九月
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玄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