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家及代表作( 四 )


李煜
李煜(937—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蓬居士 。徐州(今属江苏)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 。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等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
柳永
柳永(980或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祐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山川景致等 。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为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 。有《乐章集》 。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 。元昊反,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名重当时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词作仅存5首均称佳作,其中《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苏幕遮·碧云天》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进士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时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等地方官吏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后,隐居 。王安石一生把文学创作与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服务于社会 。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强的政治创新,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阐述政治见解和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 。王安石的诗词对后世影响较深,其务实的文风对扫荡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