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菌的生产方法

纳豆菌种是怎么样生产的呢?这是高科技的产物,下面我们把纳豆菌的生产方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
菌种Y-07为天津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实验
室从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区民间纳豆制品中分离、筛选和保存的菌株,经传统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4],确定为纳豆菌(Bacillussubtlisnatto),并于LB培养基斜面保存 。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BS124S分析天平、HH.B11-40电热恒温培养箱、7230G型分光光度计等 。葡萄糖、蛋白胨、无机盐类为国产试剂 。
1.3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为普通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 。液体种子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 。
4种不同碳源蛋白胨培养基分别为2%的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其他成分相同,为1%蛋白胨、0.5%氯化钠,pH7.0~7.2 。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分别为加入2%和0.8%的琼脂粉 。
4种不同氮源的培养基分别将氮源换为同浓度的大豆蛋白胨、胰蛋白胨、硝酸铵、硫酸铵,其他成分不变 。上述培养基均采用121℃的高压蒸汽灭菌25min 。
1.4培养方法
1.4.1种子液培养取斜面菌种,接种于液体种子培养基中,35℃,180r/min摇床培养20h 。
1.4.2摇瓶发酵培养接种量2%,35℃,180r/min摇床培养 。
1.4.3制作纳豆精选优质东北大豆→清洗→浸泡过夜→蒸煮→沥干→冷却(37℃)→接种→发酵培养(35℃)→后熟→纳豆成品 。发酵第24,32,48h进行观察 。
1.5检测方法
1.5.1还原糖的测定1.3中4种液体培养基采用费林试剂法从第16h开始每隔4h测定菌液的碳水化合物浓度 。
1.5.2生物量测定方法以接种前培养液为空白,测定各发酵液在600nm处的OD值 。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碳源种类对纳豆菌发酵的影响
按细菌生长特点,得到的发酵液含糖量逐渐降低 。在细菌的对数期,主要是因为细菌繁殖消耗碳水化合物,细菌进入平稳期后,不仅是细菌消耗,更主要是纳豆菌分泌的各种酶分解营养物质 。图1中,在同一时间,不同培养液的碳水化合物浓度是不同的 。其中,葡萄糖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变化最大,其次是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最小 。由此判断出,在纳豆发酵时,添加适量葡萄糖,效果是最好的 。但由于葡萄糖不如蔗糖经济实惠,且蔗糖和葡萄糖的浓度差异并不大,在实际发酵过程中,可适当调整葡萄糖和蔗糖的比例后加入到要发酵的大豆中,可大幅度提高纳豆的发酵率 。

纳豆菌的生产方法

文章插图
在试验设计中,只涉及到了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这是实验室里最常用的、最易分解的淀粉 。但试验设计的目的在于改进民间纳豆的制备方法,对于商业化生产纳豆和民间制备纳豆,在经济上,这并不实惠 。
纳豆生产后需低温贮藏,一般为-2~-4℃或-18℃以下 。在如此低温条件下,为保持纳豆的品性,接种的纳豆菌在培养过程中,要产生大量芽孢 。在培养基成分中,碳源及其浓度是影响芽孢形成的主要因素 。与葡萄糖、乳糖等速效碳源相比较,在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等淀粉类长效碳源中,菌体生长较慢,14~16h时生长进入平稳期,比葡萄糖、乳糖等速效碳源晚2~6h 。在芽孢形成方面,淀粉类碳源的芽孢形成缓慢[5],但相比于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糖类,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等淀粉类比较经济实惠 。为提高产率,发酵前期可适当加入糖类物质,同时为在短时期内保证芽孢产率,要选择碳水化合物做复配发酵底物 。
2.2不同培养温度对纳豆菌发酵的影响
以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接种后分别在25,30,37,45℃下培养,其生长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明显看到,最佳培养发酵温度是37℃ 。虽然在45℃培养温度下培养液最早进入稳定期,但之后便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37℃培养温度下,溶液的浑浊度始终比同时间培养条件下的其他培养液高,10h后菌体则进入了稳定期和衰亡期 。但是,培养温度对纳豆杆菌产生抗菌物质有较大影响,当温度为25,30℃时,抗菌活性高,35℃以上时抗菌活性下降[6] 。纳豆的营养价值在于其抑制沙门氏菌、痢疾菌及O157∶H7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作用,以及它所分泌的纳豆激酶等能够促进人体健康,因此,发酵过程需要把温度控制在35℃以下,使之保持良好的分泌生理活性物质的状态 。为了保持纳豆菌的繁殖速度为最佳,试验继续采用37℃的培养温度 。
2.3不同氮源种类对纳豆菌发酵的影响
将不同氮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每隔4h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3所示 。大豆蛋白胨作为氮源时,菌株对其的利用速度较快,在16h达到最大生长量,明显好于其他3种氮源;其次是胰蛋白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