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鱼之深,恨"刺"之切“一恨鲥鱼多刺”

凡是被中国人认为是好吃的鱼 , 几乎都是多刺的 。道理很简单 , 多刺的鱼 , 肉质总是格外地细嫩 。鲥鱼多刺让人又恨又爱 。

爱鱼之深,恨"刺"之切“一恨鲥鱼多刺”

文章插图
爱鱼之深 , 恨"刺"之切:鲫鱼
鱼刺:秦始皇“遇刺”
这里是“刺秦”的另一个版本:秦始皇喜欢吃鱼 , 同时又常常因鱼刺而郁闷 , 凡食鱼而“遇刺” , 定然要取那烹鱼人的姓命 。(司马迁援引尉缭的说法:“秦王为人 , 蜂准 , 长目 , 挚鸟膺 , 豺声 , 少恩而虎狼心” , 这里的所谓“豺声” , 据现代医学推测 , 很可能是患支气管炎一类的呼吸系统疾病所致 , 也可能是被鱼刺刺成那样的)
爱鱼之深,恨"刺"之切“一恨鲥鱼多刺”

文章插图
爱鱼之深 , 恨"刺"之切:鳜鱼
鱼丸:“皇统天疆凤珠汆”
所以宫中的厨子无不因此而闻风丧胆 。一日 , 适逢姓厨师当值烹鱼 , 心惊肉跳之际 , 下意识地以刀背拍击案上之鱼 , 传膳声中 , 不觉已将鱼段拍成鱼茸 , 鱼刺却奇迹般地被剔除在外 。任师傅遂将鱼茸一团团挤入豹胎汤 , 汤既滚 , 鱼丸即成 。秦皇食之大喜 , 当场命名为“皇统天疆凤珠汆” 。
爱鱼之深,恨"刺"之切“一恨鲥鱼多刺”

文章插图
【爱鱼之深,恨"刺"之切“一恨鲥鱼多刺”】 爱鱼之深 , 恨"刺"之切:嘎鱼
粗人遇刺 , 火冒三丈
赢政既是个“暴人” , 又是个如假包换的老粗 , 当然无法体会鱼刺的奥妙 , 实际上 , 我猜测他还很有可能把鱼刺也视同为他的政治反对力量之一员 。粗人遇刺 , 总是火冒三丈 , 怒不可遏 , 粗而有权者 , 就会像赢政那样以最暴力的形式迁怒于厨师 。
爱鱼之深,恨"刺"之切“一恨鲥鱼多刺”

文章插图
爱鱼之深 , 恨"刺"之切:鲈鱼
雅人遇刺 , 人生三恨
那么 , 知识份子又是如对待鱼刺的呢?知识分子者 , 雅人也 , 雅人也是人 , 咽喉一旦为鱼刺所鲠 , 雅人的郁闷往往胜于粗人 。区别只是在于他们的表达方式 。雅人遇刺 , 火也是火的 , 只是这火乃是一种文火 , 而且也不是明火 , 这样的火 , 用金圣叹的话来说 , 就叫做“恨” , 金圣叹总结的“人生三恨”为:“一恨鲥鱼多刺 , 二恨海棠无香 , 三恨红楼梦未完 。”
爱鱼之深,恨"刺"之切“一恨鲥鱼多刺”

文章插图
爱鱼之深 , 恨"刺"之切:梭鱼
爱鱼之深 , 恨"刺"之切
“恨”是一种复杂的情感 , 至少比“怒”要复杂得多 , 而且还有一点女性化的色彩 。如果说“怒”的反面就是“喜” , 那么“恨”的对应便是“爱” 。“喜”与“爱”的差别 , 至少不应该低于“鱼刺”和“鱼翅” 。这么说罢 , 对鱼刺之“恨”完全是基于对鱼肉之爱 , 爱之深 , 恨之切 。
爱鱼之深,恨"刺"之切“一恨鲥鱼多刺”

文章插图
爱鱼之深 , 恨"刺"之切:带鱼
刺至多 , 味至鲜
事实上 , 世上凡是好吃─准确地说 , 凡是被中国人认为是好吃的鱼 , 几乎都是多刺的 。道理很简单 , 多刺的鱼 , 肉质总是格外地细嫩 , 尤如那多虑之人的心思 , 往往也缜密得匪夷所思 。
多刺而美味之鱼 , 比如江南的鲥鱼、刀鱼、河鲫鱼 , 又比如珠江三角洲的边鱼 , 等等 。不过其中刺最多 , 味道至为鲜美的 , 则以鲥鱼和刀鱼并列榜首 。
爱鱼之深,恨"刺"之切“一恨鲥鱼多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