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汀斯酒庄西拉红葡萄酒,奥斯汀葡萄酒( 二 )


23.现代评论家也赞佩奥斯丁小说的高超的组织结构,以及她能于平凡而狭窄有限的情节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精湛技巧 。
24.” 奥斯丁在世时,英国由摄政王统治 。他的父亲乔治三世晚年精神失常,国会安排由他摄政 。1820年老王去世,摄政王即位,是为乔治四世 。
25.据说他非常喜欢奥斯丁的作品,在每个住处都存有一套 。他还写过一封信给奥斯丁,表示了自己的钦佩并希望她能把下一部作品献给自己 。
26.奥斯丁在一封信里说:“对亲王的感谢,我感到荣幸 。”同时也多少有点违心地写了《爱玛》书前的那篇献词 。据记载,摄政王藏书室的负责人曾建议奥斯丁写题材大一些的作品 。
27.奥斯丁在回信中说:“我不写传奇 。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继续走自己的路,虽然在这条路上我可能永不会再获成功 。
28.我却相信在别的路上我将彻底失败 。”奥斯丁向亲属表示过,她自己能做的只是“写乡野的几户人家”,“在一小块(两英寸宽的)象牙上……用一支细细的画笔轻描慢绘 。
29.”今天,人们自然要庆幸亏得奥斯丁没有采纳那样的建议 。而且她也不纯粹是“为小题材而小题材” 。她也能做到小中见大 。
30.她在作品中关怀妇女、恋爱、婚姻问题,探讨社会在这些方面的谬误与偏见并从而揭示人性中的一些弱点 。探讨人性,这难道能说是在写微不足道的小题材吗?
31.古代的希腊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莫若是“认识自我” 。他们在德尔菲神庙上铭刻的就是这几个字 。One half of the world cannot understand the pleasures of the other 。
32.(这世界总有一半的人无法理解另一半的乐趣 。)这话出自爱玛,简·奥斯丁自认与她本人最相似的女主角,可怎么听都象她在天才地预见这两百年来她自己在读者、评论家、同行作家中的口碑 。
33.实际情形可能更复杂,因为即使在她的仰慕者中,对她和她作品的评论和看法也如此千差万别,每个人都自以为爱她,却又无法理解别人对她完全不同的爱 。
二.谁了解奥斯汀
1.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简介 简·奥斯汀Austen,Jane(1775年12月16日~1817)英国女小说家 。
2. 生于乡村小镇汉普郡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 。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 。
3.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 。创作史 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 。
4.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 。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 (1814)和《爱玛》(1815) 。
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1817年出版,但是提笔最早的一部)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
6. 影响深刻奥斯汀创造了自己生存年代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社会风情喜剧,作品以慧黠、真实、展现同情及简洁风格著称 。
7.透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使小说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质,她是第一人 。她的小说都是以匿名的方式出版,其中两部是在她41岁死后才出版,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 。
8.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
9.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 。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
10. 简·奥斯汀小说破旧立新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 。
11.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 的弱点 。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 。
12.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