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运动自我监护 , 应成为冠心病患者“入门”运动疗法的基础课程 。
“体力活动缺乏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改变这个因素是每个患者都能做到而且花费极少的干预措施 , 能起到药物治疗不能起到的作用 。”心内科、康复科专家如是说 。然而 , 运动疗法“双刃剑”的另一面——锻炼不当诱发非致死、非梗塞性的心肌缺血在临床也十分常见 , 据调查 , 每百位心肌梗塞患者大约有4~5位为运动不当诱发 。学会运动自我监护 , 应成为冠心病患者“入门”运动疗法的基础课程 。
缺乏体力活动易致冠心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马虹教授介绍 , 冠心病按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五个类型 , 其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体力活动缺乏等 。“其中 , 体力活动缺乏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 改变这个危险因素是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 , 并且花费极少 , 因此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地实施运动锻炼对于防止冠心病发生非常重要 。”马虹表示 。
马虹介绍 , 研究表明 , 参加以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心脏康复 , 可以使心梗患者再发生心梗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降低25% , 这种作用可以“媲美”很多预防性药物 。“而且运动锻炼还有助于控制血压 , 降低血糖 , 降低‘坏’的胆固醇 , 升高‘好’的胆固醇 , 控制体重 。除此之外 , 运动锻炼还有助于情绪的调节控制 , 参加运动锻炼的冠心病患者 , 抑郁和焦虑情绪都会减少 , 这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很有意义 。”
运动不当易诱发心肌梗塞
但马虹同时表示 , 运动也绝非是治疗冠心病的万能药 , 它是一把“双刃剑” , 能不能“趋利避害”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监护 。
“运动不慎能导致心肌梗塞 , 心肌梗塞的原因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有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梁崎博士介绍 , 运动治疗中操作不当导致的心肌梗死表现为运动时或运动后持续剧烈胸痛 , 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等 , 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可诊断 。除此之外 , 运动诱发心肌梗塞也是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 , 每100位心肌梗塞患者大约有4~5位为运动诱发 。而这些运动诱发的心肌梗塞又多见于平时缺乏体力活动的人 。
专家指出 , 运动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运动不当可能导致的心血管危害中最严重的一种 , 虽然发生率极低 , 但30岁以后的运动性猝死几乎全因冠心病所致 。“运动性猝死这种并发症大多发生在已知患有冠心病而没有很好控制并在没有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的人群以及平时少运动而刚开始参加运动的人群身上 。”梁崎说 。
【冠心病人运动有什么原则】专家指出 , 锻炼过程中冠心病患者还可能面临突然出现的心血管意外 , “正常情况下 , 运动血压随运动量增加而增高 , 如果患者运动中发现血压不升反降 , 常提示有严重心脏病 , 这种人群在诊断治疗之前是绝对禁止运动的 。”她透露 , 运动血压下降患者会有明显的症状 , 如运动中头晕、面色苍白、恶心、胸闷和全身乏力等 , 患者一般不能坚持运动 。
运动不当诱发的多是非致死、非梗塞性心肌缺血
“运动性猝死和心肌梗塞是属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严重情况 , 比较少见 , 但运动诱发的非致死、非梗塞性的心肌缺血则比较常见 。”梁崎介绍 。原来 , 当冠心病患者在休息时由于心脏需血需氧的水平低 , 冠状动脉供血尚能满足心肌的需要 , 此时不表现出缺血;而一旦进行运动 , 心脏需血需氧增加 , 病变的冠状动脉不能相应地扩张将血氧输送给心脏 , 则表现出心肌缺血 。“当人体心肌缺血出现时 , 部分人会自觉胸痛或胸闷、胸前压迫感、阻塞感、颈部不适、牙关发紧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 , 随运动量增加加重 , 终止运动后逐渐缓解 , 持续时间一般少于15分钟 , 这种症状称之为心绞痛 , 而事实上少见‘绞痛’ , 多见以上不适 。”梁崎告诉采访人员 , 冠心病患者一旦在运动中出现以上的不适 , 就意味着心脏给病人敲响警钟 , 提醒注意心脏病变 。
- 病人心脏病突发的急救方法
- 瑜伽属于有氧还是无氧瑜伽属于有氧还是无氧运动
- 脑中风的紧急救助措施
- 运动前卸妆有必要带妆运动容易长痘
- 春天运动 大量出汗要小心
- 脊髓损伤病人如何急救
- 关于脑出血如何护理
- 运动损伤现场的急救措施
- 运动时腰部扭伤该怎么办
- 冠心病症的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