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劳动仲裁的赔偿标准


劳动仲裁制度是我国争议解决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劳动者权利的维护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工伤劳动仲裁的赔偿标准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工伤劳动仲裁的赔偿标准:
一、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到24个月本人工资,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障碍等级确定)、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受伤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障碍等级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受伤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障碍等级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确定)、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 。
工伤赔偿程序:
发生工伤首先应当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 。申请时需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存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 。
其次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伤情稳定后,可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 。申请时需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等 。
在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后,可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 。此时,工伤职工可与用人单位协商工伤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及受伤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