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哪儿
文章插图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时节上山采茶唱的独特戏曲唱腔“怀腔”与地名无关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 , 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 。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 , 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 , 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 。
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 , 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 , 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 。
黄梅戏最初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 , 后来湖北看到安庆黄梅戏演员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出名了 , 就筹建了湖北的黄梅戏剧院 , 但都是从安徽请的黄梅戏演员过去教他们唱 , 第一批就是从安庆请人过去援建 。全国唯一的黄梅戏艺术节是在安庆举办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 , 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 , 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 , 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 。但是 , 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 , 一直众说纷纭 。
【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哪儿】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 , 提出了新说法 , 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 , 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 ,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 , 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 , 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 。
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 , 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 , 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 , 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 , 采访对象达413人 , 收集民歌3000余首 , 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 , 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 , 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 , 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 。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 , 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 , 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 。
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 , 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 。尽管远隔千里 , 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 , 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 , 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 。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 。
此外 , 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 , 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王秋贵说 , 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 , 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 , 通过调查 , 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 , 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 , 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 , 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 , 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 , 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 。
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 , 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 , 就是语音平缓 , 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 , 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 , 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 , 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 , 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 。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 , 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 。在调查报告中 , 安徽学者认为 , 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 , 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 , 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 , 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